中国经济转型需要集权制度与管理制度的改革


  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实际上大家都很清清楚楚,因为前面已经有无数国家给我们做了示范。按理说,国家领导者应该早早布局,以避免发生这个问题。然而,强大的集权制度和落后的管理水平,使我们不但没有为解决这个问题做好准备,相反,却给自己挖了更多陷阱和坑,这就意味着我们可能陷得更深,伤得更重(我说死亡,是多方面原因加在一起)。

  前面我们说了,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就是技术天花板,低端制造业发展到极致,又无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因此,陷阱来了。

  这一点,大家都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很多年前,我们就采取了一个自以为有效的聪明的方法————大学扩招。

  呃,要发展高端制造业,要掌握技术,这当然就需要人才了,理论上来说,只要有人才,那肯定能掌握技术。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多多培养人才,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

  然而,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论。

  缺少环境培养的人才不能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只能制造更多的问题。

  是的,大学培养了很多人才,但是,这些人才并不是成熟的,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而这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到企业去培训,去发展,去继续学习。但因为没有环境,结果,他们都去了华强北研究如何山寨,如何盗版,如何进一步压榨低端制造业……或者去了国企和行政部门,研究如何混饭,如何潜规则去了……

  因此,教育的发展,大学的扩招,民众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无论你认为现在的大学有多水,但比起当年的初中生水平总还是要高得多的),并没有带来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反而给社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就业上高不成低不就,大量的理科生(大学专业以理科为主,理科招生人数远高于文科)在学了一堆理科专业知识之后,将专业知识仍到九霄云外,去搞其它的了。

  当年中国开始搞改革开放的时候,还是一个很落后的国家,也是一个拥有大量国有企业的国家。本来,国家开始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发展低端制造业,让农民进城就业,经济腾飞,引进技术,积累资本,这时候,就需要扶持起一批拥有高技术高水平的国有企业,或者将这些国有企业私有化,但同时推动他们向高水平高技术企业发展,让他们承担起高端制造业,掌握高端制造技术的重任。就像日本的丰田,东芝,三菱……韩国的现代,三星一样……日本本身有一些私企可以扶持,我们国家因为是从公有化向私有化转变,因此,需要国家去引导和扶持,但很遗憾,我们的决策者没有去引导这些,却对行政垄断企业情有独钟,搞了电信,移动,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这些垄断企业拥有最多的资本和资源,招聘了最多的高学历人才,但他们不仅没有承担起去掌握高端制造技术的重任,反而坐在行政保护的光环下不断地吸人民的血……阻碍技术的进步。这个祸根,从当初国企改革的时候,就已经埋下。当国企在低端制造业领域被民企打败的时候,决策者唯一考虑的事情是让他们破产,下岗,摆脱财政包袱,却没有考虑过怎样将他们向高端制造业引导,无论是公有化还是私有化的。他们以为,只要将大学扩招,去培养人才就行了。他们对人才发展必须的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毫不重视。

  剩下的,刚刚从均贫富中走出来,白手起家的民营资本,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没有资本和金钱去进行高端制造业的研发。或者,他们早就走上了官商勾结的道路,不需要如此去做。

  所以,我们只能产生百度,腾讯,阿里这样的企业,但在高端制造业上却不行。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大学没有培养出人才(当然,大学的问题很多,但这属于另一个问题),而是人才根本就没有发展环境。事实上,即使是二流大学培养出来的二流人才,如果有适合的工作岗位,合适的发展环境,他们也可能成为非常有用的人才,甚至是一流的人才。但是没有这个环境,所以,大量的大学生白白培养了,十年后,他们不但没有从二流人才变为一流人才,反而变为了三流,四流,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