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第49届东盟外长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拉开帷幕,东盟十国外长和重要官员将出席本次会议。期间,针对日本外相谈及南海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作出了日本没有资格对南海问题说三道四的回复。
就在日前,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两艘驱逐舰和一艘潜艇抵达菲律宾。这是时隔十五年后,日本海自潜艇再度来到菲律宾,而抵达的时间节点又正是新一轮南海局势紧张之时,不能不引起各方关注。
7月初,刚刚履新的日本常驻联合国代表别所浩郎声称,日本对南海问题表示“强烈关切”,日本作为7月份的轮值主席国,如有安理会成员国提议,有意将南海问题列入安理会讨论议题。
回顾一系列事件,发现进入7月,日本在南海问题上,不断插手搅浑水,图谋构建南海问题“对华包围圈”,在各种场合见缝插针,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甚至玩起了借联合国安理会谋取一国私利的把戏,给中国抹黑设绊。
事实上,日本介入南海问题已经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冷战后,以海洋国家自居的日本力图主导亚洲事务。而中国的崛起打破了日本的美梦,现在日本的GDP已经不到中国一半——前者在5万亿美元左右徘徊了多年,后者已经轻松迈进10万亿美元俱乐部。日本认为,应趁着中国还未强大到彻底压倒日本之前多捞取一些实际利益,遂打破中日之间多年的默契,主动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起争端。
然而,日本的短视又一次证明其在国家战略领域的短视: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没有占到便宜,反而丢掉了实际控制权,中国公务船只因此经常去钓鱼岛海域巡航。
中日空军战机摩擦事件日方态度表现出来的前后不一致,充分暴露出日本在面临中国优势军力时的惶恐与无奈。在此背景下,在南海牵制中国就成为日本的“锦囊妙计”,凸显日本“战略家”们的劳心劳力----开始出谋划策,妄图扳回劣势。
日本有军事专家认为,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越起争执,就越消耗自身实力,即使在中国处于有利态势下也一样。比如,中国在南沙建设航空基地,表面上是一种胜利,但也是一种内耗。在远离本土缺少淡水资源的南沙,疏浚海底泥沙,大兴土木建设基地,日后的维护成本会很大。日本与其杞人忧天地担心南海航线,不如在某种程度上掀起南海波澜,促使中国进军海洋的方向从东海转向南海。
回顾近年来的历史,日本以海上生命线和石油开采权为借口插手南海问题,其闹事逻辑是:通过制造紧张局势来摆脱战后体制。
日本自己在打着小算盘:通过两海牵制中国,谋求国际资本。南海也被日本视作声东击西的试验场。日本介入南海争端的最新动态就是将中国南海和东海事务进行捆绑,寄望于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虚拟出一个共同遭受中国“威胁”的群体,通过拉拢南海相关国家并博取其同情,构建包围中国的海洋联防体系。
除此之外,日本的另外一招是把南海问题国际化,以获取存在感和影响力。日本利用安理会轮值主席国的身份,希望把南海议题拿到安理会讨论。实际上是希望在尽可能给中国添乱的情况下,刷到足够的存在感,通过在国际上的类似表态获得一个“政治大国”的地位。
就目前来看,日本的一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抹黑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形象,实现了其浑水摸鱼的目的,但这些动作必将颠覆地区秩序,会再次把日本带进死胡同。
笔者认为,无论是日本军事专家的文章,还是近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潜近南海,都不是孤立的事情,一定要注意到其背后有安倍之流的整体战略布局和连续性演变中的策略转型,值得我们提高警惕,针锋相对地形成对策。
作者:李勇(中兴汇金高级研究员)
本文发表于7月25日《海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