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供给侧改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但一些地方、某些领域在推进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比如房地产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应该是去房产泡沫降房价,然而,一些地方房价却出现了明显上涨,地方对这方面的认识还不足,需要探索调整。(7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
李佐军副所长认为“房地产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应该是去房产泡沫降房价”可谓是直指要害,一针见血。提醒世人,房地产资产泡沫没有消失。尽管库存高企,房价上涨的势头还是没有减弱。
“去库存”的着力点可以是需求侧,而落脚点在“供给侧”。不能因为房地产走进所谓的“白银时代”,而无视房地产商对高利润率的追求。不能因为房地产高库存和部分城市的房价呈现下降趋势而无视房价整体上涨势头的存在。“去库存”只是推进房地产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手段,不是目的。“去库存”的目的不仅是消化商品房存量,而且要控制商品房增量,让商品房供给总量和居民的真实购买需求量和支付能力相匹配,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然而,有些地方在落实“去库存”任务时,为操作方便,简单处理,不是从供给侧而是从需求侧提出政策。比如,有些地方政府财政补贴居民买房。这的确可以刺激购房需求,消化一部分商品房存量,但同时也刺激了供给。房地产商借助政策不仅不顺应市场规律降价,而且要顺势提价,同时加大新楼盘的开发力度,致使房价上升,库存总量不变甚至增加。这样的政策于“去库存”何益?于“降成本”何益?
有些地方对房地产资产泡沫认识不足,除了由于土地财政、由于忍受不了产业结构转化的阵痛、由于政绩观扭曲等原因外,还受一些所谓“专家学者”的影响。这些“专家学者”无视目前商品房库存高企的现实,习惯于从理论中、从西方国家房地产业畸形发展中论证房价上涨的合理性。穿凿附会,生搬硬套,自说自话,用精心截取的数据和图表去说服地方主政者房价不但要“涨”,而且会一直“涨”。这样的“论证”除了吹大房产泡沫,还有何益?
在人的城镇化的推进中,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中,在完成“去库存”和“降成本”的迫切任务中,房价没理由“涨”,也不应该再“涨”。地方政府看到房价上涨的益处时,千万不要忘记“资产泡沫”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