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品牌塑造(下)


你认识什么人以及这些人对你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你的未来。这意味着你必须要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职场关系。

建立关系的四法则:

1.找准目标

2.有互助和给予精神

3.保持真诚的态度

4.注重持续的联系

建立人际关系网的建议

法则一:避免冲突照顾情绪。

辩论会引起正面的冲突;批评和指责也会引起正面的冲突;直率地指出别人的错误也会引起正面的冲突破坏情绪的最大的力量是正面冲突,要永远避免正面的冲突。正面的冲突,不仅不会改变想要改变的事实,反而招致愤恨,造成双方心理上的严重挫伤,情绪上的剧烈波动这是为人处世第一戒律

我们要使我们的顾客、亲人、朋友在偶然发生的细小讨论上胜过我们。

释迦牟尼说:“恨不止恨,爱能止恨”。误会永远不能用辩论停止,而需用手段、外交和解来看对方观点以使对方产生同情的欲望。

你可以利用眼神、音调或是手势来指责别人的错误,这和言辞表达一样有力,但是,当你指出对方的错误时,对方会因此同意你的观点吗?绝不会的!因为你已一拳伤害了他们的智力、判断、荣誉和自尊,这只会造成对方的反击,而不会改变他的观点。

如果你过于直率地指出别人的错误,再好的意见也不会被人接受,甚至会受到很大的伤害。你剥夺了别人的自尊,也让自己成为讨论中最不受欢迎的一部分。

如果你认为对方确实错了,最好还是这样讲:啊,慢着,我有另一个想法,不知是否对。假如我错了的话,希望你们纠正我。让我们共同来看这件事。任何人都是害怕受到批评和指责。批评和指责会使人的情绪受到严重的破坏。人做错事的时候,往往只会怨天尤人,很少去责怪自己。

法则二:尊重肯定给予赞赏。

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人人都渴望受人称赞;就是这种渴望,促使一位从未受过教育的杂货店员,去研究他在一只堆满杂物的大木桶底下找出的那本曾花费他角钱所买的法律书。每位演讲者都知道,当他们倾其所有给听众,却得不到一丝赞赏时,他们的内心有多失望。同样的情形发生在办公室店铺和工厂的员工,甚至我们的家人朋友,他们也会有同样的感受,甚至加倍难受。别忘了一点,在人际交往里,我们所接触的是人,他们都渴望被赞赏。

让我们不要老是想着自己的成就,需要,而应尽量去发现别人的优点,然后不是逢迎,而是出自真诚地去赞赏他们。

法则三:捕捉观点激发需求

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影响他人,就是提出他们的需要,并且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获得。如果你要求某人帮你做事,记住:开口之前,先停下来问你自己,我怎样才能让这个人想去做这件事?成功的人际关系在于你能捕捉对方观点的能力;还有看一件事须兼顾你和对方的不同角度;把他人关心的问题放到最后才提到,不但很难达到要求合作的效果,反而更容易导致他人的反感。

法则四:保持微笑,阳光心态。

我们所说的微笑是一种真实的微笑、热心的微笑,由内心而发的微笑。

如果你希望别人很高兴见到你,你必须高兴地去会见别人。对人微笑就是向他人表明: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喜欢见到你。

你每次外出的时候,精神饱满充满阳光保持微笑,每次握手集中精神,不要怕被误会

法则五:友善开始赢得人心。

假如人心不平,对你印象恶劣,你就是用尽所有高大上的理论也很难使他们信服于你。想想那些好责备的双亲、专横跋扈的上司、唠叨不休的妻子。我们都应该认识到一点:人的思想不易改变。你不能强迫他们同意于你,但你完全有可能引导他们,只要你温和友善。如果你想赢得人心,首先要让他人相信你是最真诚的朋友。

面对民怨沸腾的罢工,洛克菲勒花好几个星期结交朋友,并向罢工者代表发表谈话。谈话中他并没有与罢工者争论,更没有用话暗示错在他们,用各种理由证明罢工者的不是,而是充分表现了他的友善。使罢工很快息灭了。

法则六:以人为贵,抓住兴趣

与人沟通的诀窍就是:谈论他人最以为贵的事情。

如果你要使人喜欢你,如果你想让他人对你产生兴趣,你必须注意的一点就是:谈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

罗斯福每接见一位来访者,他就会在这之前的一个晚上阅读有关这一客人所特别感兴趣的东西,以便找到令人感兴趣的话题。罗斯福如果我不曾找出他所感兴趣的事,使他高兴起来,那么,我想接近他是多么不容易!

法则七:少谈自己,对方多

很多人为了让别人的意见同自己保持一致,他们往往采用了一种错误的策略:说话太多。如果你不同意他人的意见,你或许想阻止他,但最好不要这样,这样做没什么效果。当他人还有许多意见要发表的时候,他是不会注意你的。所以要忍耐一点,用一颗开放之心听取他人的讲话,并诚恳鼓励他完全发表自己的意见。

事实上,即使是我们的朋友,也宁愿对我们谈论他们自己的成就而不愿意听我们吹嘘自己的成就。

最纯粹的快乐,是我们从别人的困难中所得到的快乐。是的,你有些朋友,恐怕从你的困难中比从你的胜利中得到的满意更多。所以不要时时向他人夸大自己的成就,我们要谦逊,这样永远能使人喜欢。

法则八:苏格拉底法则.

当你与别人交谈的时候,不要先讨论你们不同意的事,要先强调,而且不停地强调你们所共同同意的事。因为你们都在为同一结论而努力,所以你们的相异之处只在方法,而不是目的。

懂得说话技巧的人,会在一开始就得到许多“是”的答复。苏格拉底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改变了人类的思考方式。在2400年的今天,大家仍尊他为最具智慧的说服者,他对这个纷争的世界影响很大。他的秘诀是什么?他指出别人的错处了吗?当然不是,他的方法现在被称为“苏格拉底法则”,也就是我们提到的“是”的反应技巧。他只问些对方同意的问题,然后渐渐引导对方进入设定的方向。对方只好继续不断地回答“是”,等到你觉察时,你们已得到设定的结论了。

所以,下次你告诉别人犯错的时候,请记住苏格拉底的这一有效法则,问些温和的问题----一些能引发别人作出“是”的反应的问题。

法则九:善于静听,鼓励别人。

专心注意对你讲话的人,是极为重要的。始终挑剔的人,甚至最激烈的批评者,常会在一个忍耐、同情的静听者面前软化降服。

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注意静听的人。要使人对你感兴趣:那就先他人对你感兴趣。问别人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谈论自己及他所取得的成就。不要忘记在与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他的需要、他的问题,比对你及你的问题要感兴趣100倍。他注意他颈上的小痣比注意非洲的40次地震还要多。

法则十:认可对方,同情意愿

人类普遍地追求同情。儿童迫切地显示他的伤害,甚至故意割伤自己,以收获大量的同情。出于同样的理由,成人也会显示他们的伤害,叙述他们的意外、疾病,特别是动手术开刀的详情。为真实或想像的不幸而感到“自怜”,实际上,这差不多是人类的一种共同的习惯。

有这么一句神奇的妙语,它可以阻止人们辩论,消除他人产生的恶感,并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这话就是:我一点也不怪你有这种感觉,如果我是你,也会与你的感觉一样。

要记住:出现在你面前的那些充满烦躁、固执、缺乏理智的人,他们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人,其实他们也没有很大的过错。要对他们表示惋惜、怜悯与同情。

法则十一:将心比心,考虑他人

生活中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形:对方或许完全错了,但他仍然不以为然。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指责他人,因为这是蠢人的做法。你应该了解他,而只有聪明、宽容、特殊的人才会这样去做。对方为什么会有这那样的思想和行为,其中一定有原因。探寻出其中隐藏的原因来,你便得到了了解他人行动或人格的钥匙。而要找到这种钥匙,就必须诚实地将你自己放在他的地位上。永远按照对方的观点去想,由他人的立场去看事,一如由你自己的一样,这或许不难成为影响你终身事业的一个关键因素。

则十二:激发动机推崇高尚

每个人的行事都有两个好理由:一是看起来很好;一是的确很好。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把自己理想化,都喜欢为自己行为的动机赋予一种良好的解释。因此,如果我们想改变他人,就应该诉诸一种高尚的动机。如果没有迹象显示顾客有问题,最好要相信他们是诚心诚意付清账款的。

小洛克菲勒也深懂此中诀窍。他极不喜欢记者拍摄他子女的照片,便激发人人都不愿伤害儿童的高尚动机。他对记者们这么说:你们也是有孩子的人,一定了解我的感受。你们一定也知道,太出风头对小孩子是很不好的。

法则十三:反话正说,给人美名。

如果你要在某方面改进一个人,就要做得好像那种特点已经是他的显著特性之一。

琴德夫人雇了一个女仆并告诉她下星期一上班。在这个时候,女仆以前的主人打电话给琴德夫人,知道这个女仆一切都不好。当女仆来上工的时候,琴德夫人说:莉莉,我那天打电话给你以前做事的太太,她说你诚实可靠,会做菜,会照顾孩子,但她说你不整洁,从不将屋子收拾干净。现在我想她是在说谎,你穿得很整洁,人人可以看得出来。我打赌你收拾屋子一定同你的人一样整洁干净。你也一定会同我相处得很好。结果真的如琴德夫人说的一样,莉莉情愿多花一个小时收拾屋子并与琴德夫人相处很好。

法则十四:关系网不止于工作层面,多参与工作之外的活动。

世界越来越小,因为你不知道遇到的哪些人会给你的事业带来帮助,只有你看见别人的次数越多,对他们的了解就越多,别人也会对你了解的越多。

法则十五:专注目前人际关系网,并积极进一步往外拓展;最好成为中间联系的纽带,慢慢起到关键人物的作用。

因为在建立人际关系网问题上,必须未雨绸缪,如果用到时,再去建立,可能会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况且不一定理想。建立人际关系网时,其实就是建立一个能帮助你更快前进的团队,这里面其实是双赢思维:相互取得和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