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越南2014年利用外国投资概况
根据越南计划投资部外国投资局透露,2014年越南全国新批和增资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 202.3亿美元,相当于2013年的93.5%,比2014年计划增长19%。截至12月15日,越南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123.5亿美元,同比增长7.4%,比2014年计划增长2.9%。
2014年外资企业出口额达1015.9亿美元(包括原油),同比增长15.2%以上,占出口总额的68%以上。不包括原油的外资企业出口额达944.1多亿美元,同比增长16.7%。与此同时,2014年外资企业进口总额达845.6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占进口总额的57%。2014年12个月,外资企业实现贸易顺差170.3亿美元。
截至2014年12月15日,越南新批投资项目共有1558个,其协议资金为156.4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9.6%。另外,增资项目594个,增资资金为45.8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同期的62.4%。在新批的项目中,加工和制造业有774个,继续保持是吸引最多外国投资商的领域,其新批和增资资金为144.9亿美元,占2014年12个月协议资金总额的近71.6%。其次是房地产领域,新批投资项目35个,新批和增资资金达25.4亿美元,占12.6%。居第三位的是建筑业,新批和增资资金达10.5多亿美元,占近5.2%。
截至2014年12月15日,对越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共有60个,其中前4位分别为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及日本。其新批和增资资金分别为73.2亿美元、30亿美元、27.9亿美元及20.5,分别占对越南投资总额的36.2%、14.8%、13.8%及10.1%。
2014年,外国投资商对越南54个省市开展投资项目。其中,太原省是全国吸引最多外资的地方,新批和增资资金达33.5亿美元,占全国投资总额的16.6%。胡志明市居第二位,其新批和增资资金为31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15.4%。同奈省居第三位,其新批和增资资金为18.3亿美元。其次是北宁省、平阳省、庆和省,其新批和增资资金分别为15.8亿美元、14.6亿美元及12.5亿美元。
2014年,越南东南部7省1市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72.1亿美元,占全国的35.9%。东南部地区包括胡志明市、巴地—头顿省、同奈省、平阳省、平顺省、西宁省、平福省和宁顺省。其中,胡志明市吸收FDI约31.1亿美元,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新项目381个,合同额约28.6亿美元,增资项目83个,增资额近2.5亿美元。截至2014年底,新加坡和韩国对东南部地区分别累计投资153.1亿美元和149.6亿美元,是该地区最大的两个外资来源地。据《越南经济时报》2014年12月31日报道,越南计划投资部外国投资局称,截至目前,胡志明市吸收外资(FDI)有效项目5191个,合同总额379.8亿美元,占全国外资合同总额的31.1%,居各省市之首。2014年,该市新增外资项目414个,合同金额28亿美元。其中,新加坡投资18亿美元,占新增外资总额的63.7%。有关经济专家表示,胡志明市吸收外资增长较快的原因是该市投资环境相对较好。
据越南计划投资部外国投资局统计,截至2015年3月20日,中国对越投资有效项目1112个(未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投资),合同总额近80亿美元,在对越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居第9位。然而,从中国的经济实力看,与韩国、日本、新加坡、台湾地区对越投资相比,中国对越投资规模还比较小,潜力仍很大。从中方投资情况看,缺少大型项目和有影响力的项目。目前,中方在越投资较大的项目有:永新一期BOT火电项目,总功率为1200WM,总投资额逾20亿美元,其中,南方电网公司(CSG)和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CPIH)占95%;孟阳(Mong Duong)二期火电厂,总投资额约19.5亿美元,其中,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IC)占19%。工程承包方面,中方企业是越南能源项目的主要承包商。截至2014年4月,越南20个在建火电项目中,中方企业总承包的项目达15个。中方企业还涉足矿产开发、纺织服装等领域。
越南《人民报》2015年1月9日报道:据越南计划投资部外国投资局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文莱、印尼、菲律宾、老挝、柬埔寨等8个东盟国家的对越投资项目为2507个,投资总额为530亿美元。其中,新加坡居首位,投资项目共有1353个、投资总额为327亿美元,占东盟国家对越投资项目总数的53%,占东盟国家对越投资总额的60%。新加坡在对越南投资的101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3位。马来西亚居第二位,投资项目484个,投资总额100亿美元。泰国居第三位,投资项目371个,投资总额67亿美元。东盟投资商在越投资领域涉及18个行业,其中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投资项目974个,投资金额为217亿美元,占东盟国家对越投资总额的40%; 其次是房地产行业,投资项目93个,投资金额为165亿美元,占30%; 第三位是建筑业、投资项目169个,投资资金31亿美元,占5.9%。东盟投资商对越投资范围涉及越南55个省市。主要集中在胡志明市、巴地头顿、宁顺、平阳、河内、海阳等省市。其中,胡志明市吸引最多东盟国家投资资金,投资项目1076个,投资金额149亿美元,占东盟对越投资总额的27%。第二位是河内市,投资项目共400个、投资资金85亿美元、占15%。第三位是巴地头顿省,投资项目共67个,投资资金61亿美元,占11%。
据《西贡经济时报》2015年2月12日报道,越南计划投资部外国投资局称,截至2014年,越南对外投资项目930个,合同总额197.8亿美元。2014年,越南对外投资约17.9亿美元。其中,主要投资目的地分别是:柬埔寨,投资项目23个项目,投资额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21%;缅甸16个,占14.7%;老挝13个,占12%;美国12个,占11%;新加坡9个,占8.2%。
二、越南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
2014年,越南引进外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提高,主要投资于高新技术,加工、制造技术和发展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大型项目。越南已经和正在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旨在吸引更多外国投资。
2014年,越南新增和追加资金项目达到1427个。目前,引进外资总额达173.3亿美元。韩国凭借2014年11月在太原省投资的30亿美元项目一举超过日本,位居第一。全国50个省市今年实现引资。其中太原、胡志明、北宁、同奈、平阳、海防、河内等省市位居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有多家跨国企业继续扩大投资,涉及高新技术、加工制造业等领域。最典型的是太原三星高新技术组合、胡志明市三星综合项目(Samsung CE complex)及北宁省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项目等韩国手机、电子零件生产三大项目。高新技术领域的外资项目改变了越南出口产品结构,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仅三星集团在北宁与太原两省的手机和电子产品生产组合就投资60亿美元并给6万名越南劳动者创造就业。供应全球市场的三星手机百分之35将是在越南组装和生产的。在不远的将来该数字将提升至百分之50。跨国集团高新技术项目的扩大,为成立更多卫星企业和辅助工业企业创造了便利条件。外资项目的引进也有助于发展一支接近国际水平的人力资源队伍。
2014年,日本企业在越南开展的项目在产品价值链延伸方面发生了转变。日本项目的增加为发展配套行业及向当地企业转让技术做出了贡献。
2014年香港特区是越南第二大外资来源地,仅次于韩国。2014年1月1日至12月15日,香港特区对越投资30亿美元,新项目99个,增资项目23个。华孚集团计划在隆安省顺道工业区投资1.36亿美元,年产色纺纱2万吨、棉纺纱3万吨。南方纺织公司在平阳省越香二工业区投资1.2亿美元的纺织项目已开始建设。目前香港特区对越有效投资项目869个,累计投资合同额154.6亿美元,在对越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六。
2014年越南实际利用官方发展援助(ODA)56亿美元,同比增长9%。其中24.5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1亿美元用于再贷款,3.18亿美元用于行政领域,7.32亿美元用于援助国家预算。其中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提供了17.7亿美元,世界银行提供了13.8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提供了10.5亿美元。2014年越南签署的ODA协议金额超过43亿美元,其中贷款和贴息贷款41.6亿美元,无偿援助2.02亿美元。
近年来,外国投资不断加大在越南的投资,其对越南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作用也不断加大,从1995年的6.3%提高至2000年的15.2%再到2013年的19.6%;同时,2013年,外国投资企业利润占越南企业总利润的45.4%,财政税收占总税收30.5%,近1/3。据越南汇丰银行同英国市场经济学研究机构合作公布的2015年2月份越南生产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越南生产业保持增长之势,订单数量及产量都猛增。从出口看,前两个月出口金额达230亿美元,同比增长8.6%。其中,外资企业的出口总额达160亿美元(增长12.4%)。
三、越南投资环境得到改善
2014年,越南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73.3亿美元,说明外资项目在质量和效益上发生了重要变化。在世界经济依然难有起色的背景下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取得的成果表明, 越南政府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在经济领域产生了效果。今后越南引进外资的方向将不再是以单纯引进外资为目的而转变为重视拥有技术含量的项目、高新技术项目。
《越南新闻》2014年12月2日报道,越南欧盟商会于2014年12月1日正式发布了第七版《贸易与投资事务和建议白皮书》。该商会注意到并欢迎越南政府的改革与努力,但希望越南政府进一步巩固成果并促进投资与贸易。根据2014-2015年世界经济论坛报告,越南全球竞争力排名从去年的70位上升到今年的68位。越南的商业环境指数从2014年二季度的66分提高到三季度的74分。该白皮书重点关注了欧盟企业在越面临的一些问题。一是透明度、经营责任和法律框架的实施问题。该商会的会员经常面临法律缺乏执行和执法的要求和过程不确定的问题。二是教育、培训并获得有技能劳动力的问题。FTA的签署将促进双边投资与贸易,进一步提高有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三是承认国际标准的问题。承认国际标准有助于消除一些行业的投资和贸易障碍。
据越南通讯社网站2014年10月28日报道:世界银行公布了189个经济体营商环境指数排名,越南位列第90,比上年上升了3位。 在世界银行考察营商环境的11项指标中,越南有所改善的指标项是企业设立、建设许可申请、电力供应和银行贷款,财产登记、小规模投资者保护、税务缴交、破产清算、国际贸易和合同执行等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企业设立项在东南亚区域内仅次于马来西亚和泰国,以胡志明市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其设立和运营所需办理的行政审批手续有10项,完成每项手续的时限为20天。建设许可申请项,越南得分排名世界第12位。排名靠后的是税务缴交、破产清算和小规模投资者保护项,世界排名分别为168、123和122。
据《西贡解放报》2015年1月30日报道,韩国国际贸易协会(KITA)称,大部分韩国企业将越南作为投资首选地。参与调查的537家韩国企业要在32个备选国家中选出5个投资首选地。这些备选国家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近3来GDP增长3%以上;二是人均GDP在1500美元以上;三是全国人口超过1500万人。其中,49%的企业选择越南。
据《西贡经济时报》2015年1月1日报道,越南计划投资部部长裴光荣表示,政府第19/NQ—CP号决定实施九个月以来,营商环境得到一定改善。成立企业的手续由10项减为5项,办理时间由34天减为16天。缴税时间从370个小时减为167个小时。此外,社保手续从263项简化为111项,交易时间缩减50%。预计2015年,越南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将提升至第56名。越南《经济时报》3月17日报道,越南政府日前出台关于在2015—2016年期间进一步改善经营环境的政策。政策提出,2015年的目标是努力提高越南经营环境指数,达到或超过东盟6国(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的平均水平。
据《越南投资评论》2014年5月4日报道,越南国会常委会4月底对《投资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讨论,该草案明确定义了“外国投资者”,即外国投资者包括外国国籍的个人,在外国建立并按照外国法律经营的组织,51%以上的注册资本由外国个人或外国组织持有的企业,以及至少51%的成员是外国个人、外国组织或外国企业(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越南国会经济委员会主席阮文交解释说,根据新修订的《投资法》,外资在注册资本中占49%的合资企业仍被视为越南本土企业,这样外资可以通过参股而不控股参与此前禁止外资进入的行业。越南将大幅减少对外资有条件准入的行业,从而扩大开放,并使外资企业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越南计划投资部将针对现有的330个外资有条件准入行业和数十个禁止外资进入行业的有关规定进行修改。越南加入TPP将有利于外资的更多进入。TPP中很多承诺将为外资进入越南创造极有利条件。比如,允许外国投资者自由转移资金和财产出入越南。这比以前开放透明了很多,对外国投资者非常重要。TPP中的投资“无区别对待”规定几乎是所有自贸协定中自由化程度最高的。
目前,越南已签署和结束谈判12个自贸区协定。其中,正在实施在自贸区协定有8个,包括:东盟自贸区协定、东盟—中国自贸区协定、东盟—韩国自贸区协定、东盟—日本自贸区协定、东盟—印度自贸区协定、东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自贸区协定、越南—日本自贸区协定、越南—智利自贸区协定、越南—韩国自贸区协定。已签署但未生效的自贸区协定包括:越南—欧亚联盟自贸区协定(2015年5月29日签署)。已结束谈判的自贸区协定包括:越南—欧盟自贸区协定(2015年8月4日公布结束谈判)、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15年10月5日公布结束谈判)。这些自贸区平台,不仅可以加快越南投资环境的改善,而且可以促进外资的大量流进。
四、促进中国企业到中越边境投资合作的建议
在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越南,与越南领导人共同发表了最新的《联合公报》之后,特别强调了“两廊一圈”合作。该机制也有利于中越的跨境合作,加上TPP谈判的结束,越南是中国企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越南提供了新的商机。为了避免投资风险,到越南投资的建议如下:
(一)通过到香港在投资越南。前文分析,香港是到越南投资排位第二的来源。从中国2014年公布的对外投资数据来看,香港地区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原因之一是通过投资香港,再转到投资越南。
(二)多在越南的工业区内投资。中国企业目前在越南有三个工业园区: 胡志明市玲中出口加工区,前江中国龙江工业园,深圳-海防工业园区。越南还设有很多的工业园区。在这些园区的办事效率和投资环境明显比外面好。
(三)多在中越跨进经济合作区和越南边境工业园区投资
这些地方可以享受更多的双边国家的优势,还可以采取前店后家的模式。即工厂在越南边境那方,家按在中方边境城市。这样不仅可以派较多的高管和技术人员到对方工作,而且企业的供应链基本不断,家属小孩等后勤问题容易解决。利用中方的港口和较富裕的电力,收效更好。建议受到“双反”的行业整体转移到该地区。
2015-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