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与杭州的命运
文 /老衲
上周的某一天 ,早上10点左右的样子,老衲正在睡回笼觉,手机响了,是杭州的一个陌生座机号,接通了,是久违的杭州大妈腔,说她是老衲房子所在的小区居委会的,问老衲的房子是出租给了外地人了还是自己住。老衲说自住,对方就说晚上她要带片区警官上门,希望我配合。老衲说我人在北方,晚上怎么回来?居委会大妈说,那你9月份会回来吗?老衲说不回来,大妈就威胁说,要是今天不回来接受检查,而9月份回来,那是要被罚款的。老衲说这做何解释?有何法律依据?大妈说她也只是转达警官的意思。
这真是怪了,在哪里买房,就在哪里安家,至于那房子暂时住不住人,关警察什么鸟事?不住的话,某天回去了,就要被罚款?这是在谁的土地上?谁给了警察罚住户款的权限?为什么是9月?9月是什么月?要干什么鸟事?
当然干老衲这行的,不可能不知道今年9月,在杭州的G20峰会,也不可能不知道为了准备这个破会,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各级政府已经准备了起码不下两年了。一个国际性的大型会议在一个二线城市举行,这样的情况在国际上并不少见,为何杭州要大动干戈?以致杭州人,甚至浙江人,现在碰面了几乎言语间都少不了那个该死的“G20”。
老衲说大动干戈是有依据的,这一年多来,道听途说的信息有不少。也是在去年9月,一次出差武汉,在回京的高铁上,听到几个湖北老乡在拉家常,其中有一位是去北京找工作的,同行的老乡问他之前在哪发财?去北京的那位说是在杭州的一个服装生产企业做管理的,“每年能混个十万来块钱,勉强能把一家子养过去”,可是从去年过完年后,他住的七堡社区不停地有警察来盘问,包括他上班的单位也老是有官方人员来盘查,甚至还要他出具由户口所在地警方开具的无违法犯罪记录的所谓证明。
这位湖北老乡大概40来岁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老子活到现在,从不干缺德事,他们凭啥三番几次的怀疑我?就这破地方,老子还不伺候了。”湖北老乡接着解释说,他最后决定居家迁移离开杭州,也不单是因为G20这破事,这些年,他在杭州不断地遭遇搬家,先是在滨江租房,后来拆迁了,就搬到城西的一个城中村,没住多久,又拆迁了,就搬到五堡,没住上一年,又拆迁,只好搬到七堡,到离开时,七堡、八堡也在开始拆了,“几乎所有的城中村都被拆掉了,像我们这种拖家带口的,不适合跟人合租,收入也不是很高,单租每月三四千的商品房压力也大,所以每月千把元的城中村单套房是最理想的住所,但是这种房现在越拆越少,今后还能住哪?”为了生计,他选择了离开杭州。
老衲插问一句:在杭州待了好几年了,现在要离开了,就没有点留恋?湖北老乡说,打工的四海为家,城市再好,如果没有归属感,走了就走了,不存在留恋不留恋的问题。过了一会,他又叹了口气说,要说留恋,也就是再也看不到杭州台的“开心茶馆”节目了,这个节目陪伴了一家人好几年,现在连十来岁的儿子都通过这个节目学会了杭州话。
湖北老乡毕业于浙江的某高校,算上读书的那几年,他在杭州应该待了有十好几年了,他的人脉,他的资源,他的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这个城市,他虽然不是这个城市的土著,但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城市的生活,现在,因为一个破峰会,因为要给外国政要安全感,这样的外地精英,被迫给腾挪走了。
还有一次是电话专访杭州一个物流公司的高管,聊到企业当前最头疼的是什么问题时,该高管说,肯定是招工问题了,“我们是做城市配送的,理货环节现在无法做到自动化,人力理货是主要的方式,干这行的都是力气活,必须是年轻力壮的男性,本地人生活优越,不会干这活,但是去年以来,为了准备G20,那些外地壮劳力不知何故都被迫离开主城区了,现在招工难成了企业最头疼的事。”
显然,这些外地壮劳力也是不得已而离开的,一是没完没了的排查,二是核心区很难找到合适的住处。所以即便工资再高,如果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他们也只能选择离开。一个年轻男人在外乡混,打个架,发个酒疯,顺个什么东西,嫖个娼啥的,这样的破事很多人都会有,然后就因为去过派出所,留下过案底,就成为这个城市不受欢迎的人了,就以什么G20为借口,把他们挤兑走了?
联想到北京这些年来,外地人口年年增长,这与政府相对宽松的执法执罚不无干系。在城郊结合部,不少在京的外地人靠一辆面包车搬家运货就能把一家子养活。那种被深圳禁止的三轮摩托,一般城管和交警也不怎么处罚,只要他在上下班高峰期不去地铁站占道就不会怎么为难。还有沿街摆地摊的,虽然城管每天也例行来检查,但是只要你不是在太显眼的地段招摇,以致影响交通了,一般也不会来找你的麻烦。实在做过头了,或者是市里面组织跨区执法啥的,被抓了,顶多罚个200块钱,还给开收据。这个收据还值钱,得收好了,下次如果再被抓,把这收据亮一亮,或许会被高抬贵手。
土著也好,做了官有了身份,有了编制,有了户口也罢,说到底,那只是一张虎皮而已,你做省委书记,也就这一任,说不定,这破G20啥的结束了,就没你啥事了,就给弄到人大政协啥的去养老了,或者更惨的,再反查你一把,下半辈子得去秦城做市民了。你何苦跟外地人过不去?非得把他们挤兑走?
人气旺,则财气旺,财气旺,则地气旺。一个人一个地方,最讲聚气。气是什么?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些微波粒子,反映到人类社会中,就是每个人,每个城市的个体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气质,就是由无数个个体的气质所凝聚的“场”。气场形成了,这个城市就有“生气”,“生气”就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反之,今天看这拨人不顺眼,明天想把那拨人打发走,最后只剩下了官爷和员外,那不就是鬼城了?你还指望这样的城市能给你带来好运?
去年秋天,老衲去杭州出差,住在黄龙饭店,早上出门,想去找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杭州“葱油婆(拌)面”,绕了黄龙体育场一圈,不要说葱油面,就是连卖早餐的店都找不到一家。后来问路边打扫卫生的师傅,他说你倒是可以去老东岳、留下找找,或许那边还会有正宗的杭州小吃。
记忆中,那些地方可都是城西很偏远的地方了,可见连土著中的底层都被赶走了,这个城市真是没救了。
这里也不想对杭州的警察说点啥了,谁也不愿意多事,官权显然大过警权,上边要办大事,要展示某个城市最好的一面,那下面就只能执行,把那些最不好的人先赶走吧,怕他们的存在影响这个城市的形象。
但是人都是有思想的,你把这些人赶走了,再要把他们找回来,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他们对这个的印象,就是傲慢,就是没人性,就是不人文,就只剩下那些毫无人味的警察形象,以及电视上常常歇斯底里的肥头大耳的狗官形象。你说他们还会回来吗?所以官权不能过分膨胀,警权不能滥用,民权必须尊重,如果前面两个权过分了,恐怕要出问题。一是人散财散地气散,二是你越想不出事,恐怕越会出事。天怨人怒的时候,报应肯定会来。
作为一个与杭州有着太多干系的外地人,老衲同样不希望这个自己指望着过些年去养老的城市最后沦落成为一个只剩下风景的三流甚至四流的城市,或者因为一些“贵人”的胡来最后变成了鬼城。这种趋势是存在的,阿里巴巴曾经想搬到上海甚至搬到北京去;曾经风光无限的江干区,工业产值正在大幅度下降;下沙的街道一尘不染,但是最近几年鲜有世界500强企业来入驻。富士康走了,杭州发动机厂死了,五堡、六堡不见了,大批的服装企业迁走了,以致四季青服装市场都在清仓大拍卖了……没了品牌服装的支撑,杭州还是杭州吗?没了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光剩下员外们在逍遥,还逍遥得起来吗?
除了西湖,杭州还将剩下什么?除了油头粉面,杭州还能产出什么?也许,老衲这是在吃红薯粉放海参屁,但是,城市属于大多数人的,而不是某个官老爷的,这一点,必须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