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院不纳入事业编之后的前途会如何


高校医院不纳入事业编之后的前途会如何
 
李华新
 
      7月28日,在人社部年中务虚会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对于该部下半年工作时谈到要“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对于具体如何改,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下一步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
 
     目前网上的意见对于取消事业编是赞同的,这主要的是体现在即使是在高校和医院,拥有事业编的人员和没有事业编的,待遇不同,主要是体现在收入的不同。而高效的教学质量和医院的服务水平,这些似乎是和是否事业编没有多大关系。而取消事业编之后,这些人员就是和社会上的被聘用人员一样。具体是属于长聘还是短聘,以及五金一险的缴纳,应该是在什么水平,这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具体问题。
 
   大学的校长,没有了行政级别,是按照什么级差来核定工资以及那些行政人员的身份如何界定,也是一个很棘手的事情。再就是医院的级别是仅仅用业务职称来进行管理。那么,学校的教授的含金量和医院的职称含金量应该会大为增加才好。而假如是人们心仪的不是校长的位子和院长的职位,那么这些地方全是学术化的身份,那么,这对担负了相当大的社会职责的学校和医院而言,就意味着一次很艰难的转身。
    
但是,担心取消编制会将学校医院完全推入市场,使入学就医成本更加高企。医院、高校取消编制市场化了,那么一切收费也都合法化、市场化了,会不会导致学费更贵,看病也更花钱?
放开医疗市场,可能又会涉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如何保持的问题;面对数量可能日益增加的私立医院,又将如何管理;如果医疗价格随之走高,广大患者的利益会不会蒙受损失?
 
学校和医院在很大程度上的行政级别的存在,使得学校和公立医院的行政化是和 政府机构的更能所对应的,而一点这种对应消失,那么也会出现一些也许必须在的事业编存在时,遇到的不曾遇到的问题。
 
这是属于改革深化中的深层次的问题,也是不仅仅只是属于学校医院本身的事情。
也许正是因为顶层已经进行了合适的设计,也许是本来就是一件心里没底的事情,才会进行意见的征求。但是,这既然是在动自己的奶酪,那么完全的市场化肯定不会是和我们的现有国情,而另一方面,还是想现在用庞大的行政模式来进行高校医院的管理运行方式,那么,就无法真正在改革中让高校和医院轻装上阵。真正用自身本来的职责进行管理运作。
 
甩掉行政级别的桎梏,也许会使得新的生机重生!更利于公平社会的和谐发展!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