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个务虚会议想到的
文/老衲
早些年曾经参加过一个地级市政府由常务副市长主持的内部工作会议,会议主题是关于境内第一大内河的整治问题,参加会议的包括市政府办、发改、财政、交通、土地、水利、环保、城建、农业、民政、公安等十多个部门的主管领导。这样的会议,本地党媒如果不经邀请也是没法参加的,因为是协调会,按行内的规矩,这种会议的与会者实际上就是来吵架的,如果对外公开,按时下被说烂了的词,就是会影响正能量的传播。
老衲事先跟市政府的一个领导做足了功课,领导最后艰难地答应我与会,但提了三个要求,一是所有会议的内容不准外传(当然不能录音,不能拍照);二是只能坐在副市长视线不及的某个角落,以防领导发现陌生脸孔生疑;三是不准现场参与讨论(老衲平时外出新闻调研,好多舌,这位领导知道我好这一口)。老衲都发誓后他才带我进会场。
果然,开会现场跟电视里看到的官方新闻完全不一样,与会的那些有实权办实事的主管领导,几乎没一个穿正装的,大都是夹克衫,或者是T恤衫,因为是深秋季节,就是南方人常说的“乱穿衣”的时节,有的长袖有的短袖。总的说来跟一群村干部聚会时的场景差不多。
会议在一个不大的房间举行,室内包括工作人员在内大约坐了三四十号人,大都是四十出头的男性,最容易发脾气的年龄。都落座后,几乎每个人都开始抽烟。主持会议的副市长也是个四十刚出头的美女(后来听说此女与现已被双规的某省级实权领导扯不清,被调到省城担任一个闲职了)。美女副市长在一片烟雾缭绕中咳嗽了几声,市府办的那位领导就赶紧打开了几扇窗子换气,同时大声告诫各位领导不要抽烟了。但是各位领导显然把这话当了耳边风,只有几个离美女市长最近的领导掐没了烟头。
美女副市长也是见多识广的主,没有高大上的开场白,直接把问题抛给了各位,就是X江要打造上接邻省著名景区,下连省城港口的重要航线,但是这条内河多年没有疏浚和整治,不少河段旱季断流,雨季决堤发洪水,成了境内的一条妖河,不要说通航,就是连正常的灌溉、防洪和供水功能都在退化,“这个问题我已经在市长办公会上提了无数次了,市长的意思是让在座各位把自己部门当前的困难都摆一摆,把克服困难的思路理一理,然后再汇总成文分头落实。下面大家就发表各自的意见,不要胡乱讲,一个一个来。”
因为航道属于交通部门管辖,交通局的一位副局长就第一个发炮,说是局里向市政府提交的关于航道整治的文件最早还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之后每年都有提交,但是从不见市里专门发文解决和落实,“要说困难,就一个字:钱!”局长说有钱就什么都好办,哪里淤塞了,放炮炸,哪里船行不畅了,裁弯取直,每个过埠的江口都可以重建港口码头,每个地势险峻的地方都可以设船闸,这些事,有钱了,都好办,现在的问题是,钱在哪里?”
没等交通局副局长讲完,财政局长就站起来反驳说:省财政每年都有河道整治的专项拨款,市里每年预算都要追加几百万元,请问每年上千万元的资金都用到了哪里?
还没等财政局领导落座,交通局副局长就又站起来,尽量克制自己的怒火说:X江在本市内有三百多公里的航道,这些钱就是我们市局港航处几百号干部职工不吃不喝,全部用到河里,每公里也不过两三万块钱,顶个球用?何况这泼河每年还要发几次大水,九八年那次,江上几乎所有的桥都冲没了,到现在都还全修好呢,“X局长什么时候有空,我陪你去沿江走一圈,看看我们那些破败桥梁堤坝都惨到什么程度了。
交通局副局长还想接着演绎他的故事,水利局的一位副局长也站起来插嘴说:你交通局好歹还有市政府拨款,我们是奶奶不疼姥姥不爱,沿河上百个年久失修的泵站已经多少年没法抽水排水了,市财政什么时候也给我们拨一些钱买机器修泵站呢?
然后是农委的领导抱怨每年大堤坍塌冲垮农田,环保局副局长抱怨上游来水被发电站节节截流影响水质,民政局副局长接农委领导的话茬抱怨每年为援助受灾农民花光了救济款,公安局的一位副局长抱怨沿江渔民打架偷盗成风,“因为河里有时有水,有时没水,鱼都死绝了,再这样下去,渔民恐怕要出大事。”
发言到后来就没了秩序,这拨平时在自己单位都很有身份的领导有的捶桌子,有的手指着对方骂娘,有的苦笑摇头,有的大口喝水压惊,会场乱作一团。美女市长几次想拍桌子,但还是忍住了。
市府办的领导见状悄悄地把老衲从座位上拉走了,老衲不肯走,说我严格遵守约法三章,你就让我再坐会吧。领导说,接下去还是这样吵,每次都这样,没意思。老衲说,每次炒完都无法解决问题吗?领导说,也不一定,我们现场有录音,几天后把录音整理出来,我们根据每个发言者的意思整理成文,再交给主管副市长或者市长办公会逐条讨论,然后由市里主要领导针对大家反映的问题去分头协调和落实,“基本上都会形成一套解决的方案,只是落实起来比较困难,等困难集中爆发了,我们再牵头开另一个务虚会。”这位市府办的领导后来去某县做了县长,已经好多年不联系了,如果不出意外,现在应该是升到市一级的领导了。因为,在这样纷乱的官场中混过的官员,一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都很强,只要自己不作践自己,升上去的居大多数。
在老衲看来,这些地级市的官员在中国庞大的官僚体系中还是属于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那一拨人,论舒坦程度比不过县太爷,论权力比不过厅官部官,论责任却比乡镇级的干部大多了,后者现在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他们平时的工作中积压了太多的愤怒和不满,找个机会发泄也属正常,只不过这种表达方式如果形成了常态,形成了一种大家默认的沟通渠道,那么精于人治的那些人就有可能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中脱颖而出。
最近的核废料事件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江苏省委还算明智,连云港的择址问题暂时被搁置。但是网络上已经闹成一片,在北戴河会议期间抛出这么一个重磅事件,不知道背后有没有被人操纵控制的嫌疑,也不知道有关方面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反正最近以来,几乎每月网络上都会有热炒的事件,作为P民,跟着转发就是,手指头发痒,涂抹几个字也是可以的,但千万别原创一些消息,即便手心再发痒,非原创不可,那也要远离那些数据,因为一涉及数据,比较容易被判为“谣言”。比如浙江台州的瓶子兄弟,仅仅因为散布了几个莫须有的数字,竟被革职废业,还要上电视“认罪”。这样的惨痛教训,一定要吸取。
但是关于进口核废料的事,老衲却觉得如果事先有上文中某地级市那样的务虚会议就好了,比如围绕要不要引入核废料的事,中办把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环保部、财政部等要员请来,请外交部的人分析论证一下法国政府是不是一个流氓政府;请发改委官员预测一下这个核废料处理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请商务部官员介绍一下国际上这种项目流转的基本情况;请环保部官员普及一下核废料扩散的基本常识;请财政部官员现场演算一下此项目的投入产出比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估。这些官员都是当今中国精英阶层中的顶级精英,他们一般都会穿西装戴领带与会的,肯定不会像地级市那些副局长一样的邋遢和骂街,肯定能说出一些关键问题的一二三四来的。
但是,这个项目在两国首脑会见时匆匆签下了协议,以至于今天东窗事发几乎被全民追责。这之前,有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吗?(老天爷,这在时下的中国有多难?)如果暂时做不到这一步,领导出访前,那些大员们有这个讨论环节吗?如果有,相信一定会形成一个分析报告上呈的,如果没有,听任个别人在领导耳边鼓噪,那就是真的可悲了。因为,领导就是领导,他主要是宏观调控国家,不可能对每件事都要做到专家级的了解。
现在,事已经出了,尽管连官媒都在质疑这个项目的可操作性,仍有核工业系统的某官员顶着民愤在解释核废料处理的“安全性”,这未免令人想到有替皇上洗地的嫌疑。
由多年前的一次地级市务虚会议扯到核废料,这不是老衲的本意,但是,人治如当朝,离法治似有越走越远之势。这确实是一种倒退,如果不停下来,歇一歇,想一想,议一议,保不定这样被外国流氓政府忽悠的破事以后还会发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就要有勇气改正,而不是坚持。
所以,回想起若干年前参加的那个市政府务虚会,我还是很为南方人做事的认真点赞。因为,现在,这样较真的官员是越来越少了,而看热闹,策划高级黑故事的却是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