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汉阴漩涡乾隆年间观音堂卡通壁画始末


30年前的1986年,安康水电站库区考古队在汉阴县漩涡镇牟梓河口对岸观音堂,发现怪异绘有《西游记》故事24幅图的壁画。当时,地、县请求陕西省文物部门,派懂行的专家组作进一步鉴定。很快,以研究美术史和壁画的专家组来到了汉阴。我当时在汉阴广播电视局负责宣传工作,兼任汉阴县中心通讯组组长,同汉阴文化馆馆长王长志一道,随汉阴主管文化的副县长华新民,陪同专家组一行,专程来到漩涡观音堂。
实地查看,观音堂正殿侧壁上,确实绘有《西游记》故事24幅图的壁画。内容有石猴出世、闹龙宫、闹天宫、收伏猪悟能、降伏沙悟净、三打白骨精、过火焰山、渡通天河、大战黄袍怪、雷音寺拜如来佛等等。画面山水苍然而古,层层山峦连系着整个画面而伸延到遥远的天际,在荒无人烟的蟠曲小道上,唐僧师徒四人向西天走去,一路上妖魔出没,孙悟空降妖伏怪,意境深远。把脍炙人口的唐僧取经神话故事,在这24幅图画里活灵活现的反映出来。壁画为水墨着色,以赭石、石绿、朱砂等矿物质调成颜料,绘于观音堂西墙壁上。从壁画落款可看出,画的作者系戴阳,创作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
专家组经过仔细观察,认真讨论,一致认为,这24幅图壁画属于目前国内发现的古代首例卡通式壁画,意义非同一般。并指出有如下价值:
一、卡通画本是欧洲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新画法,二十世纪
八十年代初才引入中国,这次在汉阴观音堂却发现了清乾隆年间中国画家绘制的卡通漫画,实属罕见,将改写世界卡通画史和中国美术史。
二、《西游记》成书于明代中叶,明末陈洪绶始将里面的故事以插图形式绘
成叶子,汉阴观音堂却现清乾隆年间戴阳所绘《西游记》故事24幅图的壁画,且画面意境深远、山水苍然空灵,艺术造诣较高,实属罕见。
三、中国传统壁画多为佛道造像、变经故事、图案装饰,汉阴观音堂壁画却以西游记》为题材,实为少见。
四、我国现存的古代壁画已不多,汉阴观音堂壁画是宝贝。
出于新闻人的敏感,我立即起草了《陕西汉阴发现清乾隆年间卡通壁画》新闻稿,送专家组审阅后,迅速传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新华社(本人是这两家新闻媒体通讯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第二天早间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便播出了这一消息。新华社也播发了这一新闻。许多报刊亦纷纷作了报道。一经披露,便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兴趣。不久,天津人民出版社派出了专家前来汉阴观音堂考察,1990年该社出版的《天下奇闻逸事录》收入了汉阴观音堂卡通壁画条目。
由时任陕西省常务副省长徐山林作序、安康地委书记谈俊琪主编、1997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安康文化概览》一书,在《异彩纷呈的安康壁画》一文中,突出介绍了汉阴观音堂卡通壁画(第262至264页)。安康已故知名考古专家徐信印,在他2002年出版的《安康文史名胜集》,安康历代博物馆知名专家李厚之与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张会鉴合著、2006年出版的《汉上拾韵》,均对汉阴观音堂卡通壁画作了高度评价。鄙人2008年出版的《汉阴风情》一书,亦对观音堂卡通壁画作了简介。
绘有卡通壁画的观音堂,又名观音殿,据考始建于宋代,清乾隆、咸丰、道光、同治年间均有重修与修缮。时有正殿(上殿)、下殿、面阔三间,西偏修有厢房二间,还有戏楼及广场,前临汉水,后依青山,旁有小溪潺潺,环境幽雅。现仅存正殿,坐北向南,面宽10.3米,进深9.6米,硬山灰瓦顶,花脊,前后檐有勾头滴水,抬梁式梁架结构,卷棚顶,木板门窗,青砖砌墙。庙前垒石成堤,上有宋代船厂伎工所建鲁班殿一楹,现已毁作耕地。庙内现有乾隆四十六年重修观音堂庙捐资碑、同治元年观音堂捐修碑、道光十六年观音堂捐茶园碑等,共计5通石碑。还有石香炉两尊。遗址中有清同治元年所立《鲁班祖师碑》一通,记述“原先船厂众伎工匠,每逢圣会,齐集庆祝”情况。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汉阴知县张大纶有《宿观音堂》诗一首:
山窖深处方外家,柴门静掩阅年华。
数椽茅屋云常护,一曲清溪石半遮。
风过花香飘丈室,龙来雨脚遍天涯。
上留宿信何妨久,最喜恩波及黍麻。
另据考古发现,观音堂附近有秦汉聚落及古冶、船厂遗址。
观音堂卡通壁画及附近的遗址群,极具保护、开发利用价值,有必要申遗,成为省保、国保单位。
遗憾的是,由于基层缺乏保护资金,其文保硬件建设、修复技术、保护手段跟不上,观音堂卡通壁画已失去昔日光彩,画面已不清晰,房舍也岌岌可危。急待采取措施,抢救、修复和保护。

李家成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