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男朋友在第几档


 吃的第一境界是——“果腹”,就是填饱肚子。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这个境界的吃,不需要费心地找,各种商场的小吃城;街头的成都美食和中式的快餐店,如:各式面馆、小吃等,西式快餐也可列入其中,一盘宫保鸡丁,一盘白菜豆腐,外加一小碗汤,一碗米饭足以。一个人,两个人,三五人均可。这个境界的吃千万别麻烦,一麻烦就脱离了本质,吃起来也就十分不爽。

    吃的第二大境界是——“饕餮”。吃的是一个“爽”字。呼三五好友去一家稍大众的馆子,稀里哗啦点上满满的一大桌菜,价钱却不贵,胡吃海吃一通,兴致所致,还能吆喝两声,划几下拳,甚至还可以赤膊上阵。适合这种吃法的有涮肉、大众菜等。但免不了一个“俗”字,有不雅之嫌,同时也有浪费之嫌。

    吃的第三大境界是——“聚会”。此境界重在这个“聚”字。家人、朋友、加班聚餐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种吃不需要太多的讲究,“吃”是个形式,关键在“聚”背后的引申含义。逢年过节、生日聚会、升迁发奖,友人来访,随便找个理由都可以去趟馆子,这是一种礼节上的习惯。这种吃讲究个热闹。不需要太豪华和奢侈。高档一点的还可以去吃一些比较有名气的馆子。

    吃的第四大境界是——“宴请”。多以招待为主。商务招待、官场招待、上下级招待、危机处理招待、重大事情招待等都属于这一范畴。这种吃不以“吃”的本质为主旨,关键在于这个招待背后的目的。所以,这种吃重在讲究一个排场,价钱昂贵,因此也多以公款招待为主。这种吃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多都是在“包间”进行,所以,对馆子的要求要严格一点。如各大宾馆饭店的豪华餐厅,知名大酒楼等、海鲜、鱼翅、鲍鱼宴、官府菜等。但这个境界的吃难免给人一种有暴殄天物之叹,吃后回来,却又发现没有吃饱。

    吃的第五大境界是——“养生”。它比较讲究“食补”,是大吃大喝在认识观念上的一种理性升华。这种吃多以正宗的煲汤为主:甲鱼汤、老鸭汤、野山菌汤等,足足地焖上十多个小时,满满地端上来,味道纯正;饱饱地喝上一顿,无比滋润,真乃人生一大幸事,就是从心理上对积劳的身体也是一个安慰。这样的馆子有很多,进入饭店的正门,有一排瓷罐摆着,大多比较正宗。江西来的瓦罐、广东来的各式煲、云南来的野山菌汤、正宗的鱼翅煲、潮洲来的燕窝汤、官府菜的南瓜鱼翅都是比较典型的。但价钱却是一个瓶颈,不是一般人轻易就能上口的。

    吃的第六大境界是——“解馋”,吃的东西一定要“鲜”。这个境界有两个层次:一是吃“物”,如鲍鱼、龙虾、法式大餐之类;二是吃“名”、吃“文化”。

    吃的第七大境界是——“觅食”,那就得四处去“找”。在寻找中获得“吃”的乐趣,是本境界的一大妙处。这个“找”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有目的地去找名声在外的流行馆子;一个是漫无目的地找寻人气旺盛的特色馆子。这个“找”字重在一个偶然发现,豁然开朗,一下子就对上了当时的心情和感觉。

吃的第八大境界是——“猎艳”,所以馆子要“奇”。比如跟着香港人蔡澜吃的就是这样的馆子都是比较稀罕的小巷深处的美食或跨国风味和地域风情的美食,如:西班牙、意大利和阿拉伯馆子,非洲、韩国、日本、泰国、越南馆子,都在这一范畴。“新”、“奇”、“特”是主要特征。适合这类馆子的人群一般是高尚人士、时尚人士、有品位的老夫少妻、白领人群等。价钱很贵,象征身份和地位。

吃的第九大境界是——“约会”,这时吃的已经不是“物”,而是“情”。一般是点的多,吃的少。凡是到这种地方来吃的,两人之间大多都有一种心灵上的默契,说出来就变得俗,不表现出来又压抑。于是,以一个“吃”为借口“会”在一起。这类吃的馆子有:茶餐厅、酒巴和咖啡店,而且一定还要有柔软的沙发(约炮专座)

吃的最高境界是——既能吃到美食,又能争取到最大的好处 法国人说,“人最大的乐趣就是吃。吃既是原因,也是目的,也是一切。野蛮人在大吃大喝中决定是选择战争还是和平;小市民习惯到小酒馆中谈论生计买卖之事;一桌饭菜对于谈判的双方来说能起到纽带作用;许多国家的命运就是在宴会上决定的。

意大利是一个美食家的民族,公元前2世纪的后期,古罗马的宫廷膳房就已经形成了庞大队伍,并有很细的分工,厨师总管的身份与贵族大臣相同。大厨身份不高,他会一不小心毒死皇帝逃之夭夭法国菜的本源意大利菜芭蕾舞也是从宫廷宴会上菜动作中提炼出来的,最初叫席间芭蕾。到了路易十五时期,法国餐饮业百家争鸣,欣欣向荣。饮食习俗礼仪也开始养成。中产阶级在享受宫廷大餐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贵族用餐方式和礼仪,这些中产们和白领们“装逼”竟然装出了“小资情调”、“艺术品味”“生活格调” 

拿我们中国饭菜与英美法的美食相比,我们的菜肯定是世界一流,但中国人最不懂的就是餐桌礼仪,而且装都装不像,所以我们中国人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是随意和随便。英美法喜爱排场,处处要摆谱,长短刀叉、大小杯盘林林总总,非让你头昏不可菜的搭配,用餐礼仪,都是要学习的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如果连吃的流程、礼仪和规范都不能遵守,那么这个人就不值得信任,他也不可能遵守公司制度。可见,人的生活品味和格调决定了人们所属的社会阶层,比如一个人的进餐习惯、穿着习惯,家里的摆设,房子的样式和格局,开什么车,车里的装饰,平时爱喝什么,用什么杯子喝,喜欢什么休闲和运动方式,看什么电视和书,怎么说话,说什么话,等等。因为没有品味的人永远不能改变自己最初所属的社会阶层。 当然,一个男人也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工作习惯和生活品味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