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星荣:任何投资,要学会放弃不适合的交易机会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完美的交易就像呼吸,保持弹性,不必每个波段都交易.多数交易者都会错过70%的行情,每个投资者所能支配的精力、掌握的市场知识、惯用的交易技巧不同,不要奢望市场每一分利润都要拿到手,不要认为别人赚了多少我也要赚多少,也不要以为必须每个波段都进行交易。
完美的交易就像呼吸,保持弹性,不必每个波段都交易,首先交易应该是自然且轻松的,不要强行交易,不要和市场或者你自己作对。完美的交易就像我们呼吸一样,你吸气和呼气,就像进场和出场,一定要冷静和放松,寻找那些可见的交易机会。
要善于观察并且等待机会的降临,能看懂的市场行情总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要交易那些你无法弄懂的市场行情,也不要以为必须每个波段都进行交易。市场多数交易者都会错过70%的行情,每个投资者所能支配的精力、掌握的市场知识、惯用的交易技巧不同,不要奢望市场每一分利润都要拿到手,不要奢求别人赚了多少我也要赚多少,总有许多的交易机会符合你的性格和你解读市场的能力。把握这些,放过其他不适合你的交易机会。
其次要注意保持交易弹性。市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涨或跌,针对市场的变化修改你的交易计划。调整自己的野心,并且根据当前处在的市场形态,挑选恰当的交易区间。随时检查自己的计划计划,看是否仍然符合当前市场情况。宁可不挣也不要赔钱,迫切需要赢利的心态如何看待没有挣到钱和赔钱?对于个人黄金投资者来讲,没有挣到钱与赔钱绝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们作为个人黄金交易投资者,没有先进的交易工具作为依靠,无法全面把握市场的变化;多数投资者仍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很难长时间对市场进行盯盘操作;而且多数投资者仅对黄金市场的基础知识、图表分析方法略知一二,并未经过系统训练;如果靠这些条件一味追求漂亮的交易成绩,那么发生亏损的几率要远远大于赢利。
这些高手的崇拜者偶尔也许会做出一次漂亮的买底卖顶,实际所获得的也仅仅是自我虚荣的满足以及能够向同伴炫耀的资本,而丧失了黄金投资以赢利为目的的本质。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笔交易,在波动中获取自己能够到手的利润,哪怕每次只有区区三、五、十点,长此以往,所获得的收益也决不会低于这些所谓的高手。贪心容易导致“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在市场交易中只有最终落到自己口袋里的才是钱,而那些处于我们无法把握未来变化中的仅仅是一些虚幻的数字。
很多纸黄金投资者都有过被套牢的经历,多数时候并不是由于对走势的判断失误,而是由于一时的贪念所致。其操作行为往往是在不太适宜的价位买进,当市场价格按自己预测走以后,心中贪念骤升,总是想着这一单如果能赢利多少多少以上就好了,结果却总是市场没有到前面所想的价格就开始有所回落,但这时投资者心中想的这可能仅仅是蓄势上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价格非但没有上攻,反而掉头向下,回到低于买入价位的区域盘整。割肉又担心金价再次上涨,等待又害怕金价下跌,此时的心情如同得到一块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此类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当前的市场整体走势,将金价的反弹当作上升走势的开始。贪心是黄金交易的一大忌讳,尤其是在保证金方式交易规则下面,不克服这种毛病,很容易落得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连续失手警告你休养生息,关键价位可选择紧跟市场,在连续的交易过程中,我们很难对市场走势的判断保持一直正确,正常情况下出现一两次错误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接二连三地出现错误,很可能说明目前你已经失去了对市场的把握能力,暂时休息应该是这时的最佳选择。
市场的波动永不停息,不用担心没有挽回损失的机会,黄金投资市场的钱永远挣不完。如果此时一意孤行,为了弥补亏损而不肯罢手,很可能招致更大的损失。因为此时你做盘的心态已乱,失去了冷静观察市场的能力。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退步抽身,重新审视市场的变化,才是在此获得判断市场走势能力的上上选择。
最后再来看一下关键价位的市场影响。关键价位往往是前期金价波动中的成交密集区或者是市场关键心理价位,经受过数次的考验。在没有强大动力的情况下,很难被有效突破。
当金价运行到关键价位附近时,经常表现出震荡徘徊走势,在没有强力因素的影响下,很可能市场有突破关键价位的意图,却没有突破关键价位的能力,此时我们不可轻易断言突破,经验表明市场的反转走势也往往就开始在关键价位之前,需要有强力影响因素出现,才可能造成一举突破的结果。我们不用理会该因素在理论上是否成立、是否有道理,因为很多时候市场仅仅需要的是借口和对未来的幻想,而非确定的事实依据,紧跟市场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放弃不适合的交易机会
评论
2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