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民企接班人的“钢筋铁骨”


锻造民企接班人的“钢筋铁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特别要团结好“年轻一代”。 在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引导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离开教育是万万不能的。只有强化教育引导,不断提高年轻一代民企接班人和新一代创业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能力,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强化传统教育,注入“红色引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传统是发展的引擎。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不断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红色能量”的引领下,才能得以健康发展。作为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的“70后”“80后”乃至“90后”接班人,年轻一代民企经济人士,尤其需要加强对他们的传统教育,通过选派到国企挂职、选送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接受职业培训、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聆听前辈先辈们的创业故事等方式,让他们感知前辈们艰辛创业“打江山”的不易,让他们滋养艰苦补素、厉行节约等红色血液,让他们懂得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回报人民,不断补足民企接班人的精神之“钙”,唤醒干事创业的红色基因,从而继承好、发展好父辈创下的产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立新功。

  强化实践锻炼,不断“强筋健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还是成长进步的最好熔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注重在实践中加强磨练、增长本领。年轻一代民营企业接班人和新一代创业者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缺乏基层和艰苦复杂环境的历练,不愿吃苦,吃不得苦,缺少驾驭全局、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缺少做群众工作的经验。作为一名有抱负、有志向、需要堪当接班重任的青年,就应该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在艰难困苦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获得力量。要有意识地将年轻一代民营企业经济人士安排到生产一线、基层一线、实践一线去培养锻炼,尤其要到环境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地方去摔打腰板、提高本领,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在基层摸爬滚打中强筋健骨,在实践的熔炉中百炼成钢,不断书写人生最美华章、铸就事业新的辉煌。

  强化创新创优,提升“竞争实力”。创新是发展的永动机,创优是前进的助推器。而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推动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离不开一大批拥有创新意识、精通专业知识、熟悉业务技能、善于实际操作的人才投身其中,发挥强大的推动作用。年轻一代民企经济人士和新一代创业者,能不能接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接力棒”,提高企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实力,关键要看是否具有创新创优的意识和能力,是否拥有大量的创新创优型人才。为此,各级各地要加强对民企接班人的创新创优理念和素质培养,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的投入力度,让更多的创新创优型人才脱颖而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力资源开发。要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推动创新创优型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引领和带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不忘初心,方能继续前进。改革发展永无止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决战决胜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日渐清晰。但是,只有年轻一代始终恪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心,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并不断锻造应对挑战、战胜困难的“钢筋铁骨”,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才能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勇于变革、善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