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立供求价格调节机制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之二)


3.在对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再造的基础之上,打破行业经营的垄断,取消部分行业市场准入限制,实行市场经营的完全市场化。如前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供求规律作用下价格机制发挥调节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中国前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还存在部分行业垄断以及行政许可行为,生产要素无法在不同行业之间实现完全自由流动,由此使供求关系所作用的价格形成机制,还无法在一些行政性垄断行业以及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的行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在使这些行业在经营中摄取了较多垄断利润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这些行业的经营效率。如果考虑目前中国部分垄断行业以及市场准入门坎较高行业所处的行业地位,这些非市场化定价行业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对其它行业在供求关系作用下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作用的发挥,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从中国经济运行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中国银行、证券等金融部门仍然实行垄断经营,电力、石油化工、铁路等行业也处于垄断经营状态,受此影响,这些行业的产品定价并没有体现供求关系作用下的产品定价规则,一些行业依靠高额垄断价格获取了高额垄断利润。更有甚者,由于金融等行业的垄断经营,其在很大程度上为生产要素向其它行业的自由流动形成了巨大的障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货币化形态主要表现为资本,而由于金融部门成为资本借贷的主要供给者,在金融垄断的局面下,资本不可能根据市场的供求规则流向那些产品供不应求的部门,从而通过资本的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实践中,其主要表现为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银行风险识别能力依然较差,银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依然不高,一些资金充足的传统行业能够较容易地获取资金支持,而一些新兴行业却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行业经营的垄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供求关系作用下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对于资源配置的有效影响,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理论上而言,在打破银行业经营垄断之后,资本市场在供求关系作用下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必然可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在价格自动调节机制作用下,资金会流向那些投资回报率较高的行业,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除投资收益率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金短缺约束,通过资本市场资金在资金价格-市场利率机制作用下的自由流动,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使那些符合国民经济产业发展方向、投资回报率较高的行业得到长足发展,而就那些投资回报率较低、技术落后的传统产业而言,在金融市场“逐利”机制作用下,其在发展中会由于增量资金供给的短缺而得不到有效地发展。就此而言,在金融领域打破行业经营垄断局面,是通过市场手段实现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