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琐记(11):仙女山镇·步行街
2016年7月16日。
武隆的核心景区属于仙女山镇。仙女山镇距离武隆县城仅二十来公里,山路崎岖,要走四十来分钟。我想,如果没有武隆风景区的开发,仙女山镇大概就是一个和我家乡小镇一样的孤僻偏远之所,三几十户居民,三五家小卖部,一周一集市,偶有车子经过,很少见外地人光临。旅游的发展使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和商业将一个偏远的乡村迅速纳入全球化的潮流之中。
武隆的旅游还在持续红火之中。一路上络绎不绝的小轿车、越野车和旅游大巴,路已拓宽,还是免不了拥堵。翻过一座山头,眼前是一大片海洋一样的水泥砖瓦建筑。这应该就是仙女山镇了。一般都是三五层的建筑,白色或者黄色的墙面,红色或者蓝色的屋顶。建筑的海洋已经淹没了整个山坳,正在漫上周边几座山头。山上本来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山坳本来是茁壮成长的庄稼,现在则一律拥堵着水泥建筑,拥堵着大小车辆。
那天晚上我外出散步,来到游客中心一侧叫做“夜宴”的步行街区。白天的时候,远远看去,这是一片建筑上有些特色的区域。顺着山势而建的这个步行街区,有上下两条通道,分成好几个区域 ,应该有几百家商户吧。我在里面走了一圈,只有两户人家开门营业,一家是烧烤,一家是对门的卡拉OK。除了这两户人家,所有的门户都关闭着,所有的窗户都黑幽幽的。路灯白煞煞幽幽地忽明忽灭中,听着卡拉OK里传来的不着调的鬼哭狼嚎,让人有毛骨悚然的感觉。
第二天早上我又去步行街跑步。绝大多数商铺不仅门窗紧闭,透过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空空荡荡的,说明这些商铺根本就没有卖出去。要说房屋的建筑,街市的布局,还是很有特色,很有情调。而且,那种木质的步道,质量也很不错。因为无人光顾,木质步道很多已经朽坏;而商铺一楼的门面,很多也呈现破败之相。按理说,位置不错,建筑不错,应该是可以卖出去的。也许定价太高,而商家良好的预期又不愿下调,才导致这种积压和破坏。
还有更为蹊跷的事情。步行街的商铺显然卖不出去,导致了积压和朽坏。可是,就在步行街下方,却有一个工地正在盖房子,似乎是在盖与步行街类似的商业街。相对而言,这个新的商业街,位置要更偏远一些;因为所在位置坡度更大,建筑成本也可能要更高一些。实在搞不懂。
我这些年在云南旅游,到过很多新兴的景区,比如沙溪古镇和红河梯田。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当地村民都翻修或者新盖房子,开办农家乐客栈。不要说这些大量新建筑对环境的破坏,简单算计一下这些新的农家乐都开业之后可能造成的过剩供给,也要谨慎一些。在一个捞快钱的时代,人人都争先恐后。侥幸心理和盲目投资,最终可能损失了金钱又破坏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