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发家三部曲(一)


 

 

  中国平安:发家三部曲(一)

 

     1、中国平安的历史渊源

 

中国平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1872 年 ,清朝的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向同治皇帝上书,获准创立轮船招商总局。1875年,轮船招商局出资 20 万两白银,创办了保险招商局,承办轮船招商局所有轮船、 货栈和货物运输的财产保险业务,成为中国最早的民族保险机构,打破了外国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垄断局面。1885 年,保险招商局改组为独立的仁和”“济和两家保险公司,之后又扩股合并成仁济和保险公司”,承办各种水险与火险业务。这是我国保险界目前公认的中国首家民族资本保险企业,标志着中国民族保险业的正式开始。
20 世纪 70 年代末,地处香港的招商局敏锐地抓住历史性机遇,创办了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蛇口工业区。1985 年,作为中国改革试管的蛇口,改革开始触及金融领域。同年 10 月,蛇口社会保险公司成立,在开办社会保险的同时,尝试开发工伤保险,但因其属于商业保险的范畴而受挫。1986年,蛇口社会保险公司拟设立社会主义股份制保险公司。三度闯关,历经波折,1988 年,中国人民银行同意由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深圳信托投资公司分别出资 49%和 51%,合资成立“平安保险公司”。1988 5 27 平安保险公司举行开业典礼,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正式对外营业。平安的诞生,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保险市场,打破了建国几十年来中国保险市场独家垄断的局面,在中国保险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