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思考


 企业参与国际化市场竞争是全球大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国内的大中型企业已经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化竞争,如:电力、建筑等行业的企业。这表明中国企业特别是国企有能力有信心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展现企业形象。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企业文化价值观认同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某国内大型国有企业是一家建筑施工企业,主要为国外企业特别是非洲国家进行建筑施工、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目前公司有1200多人,除17个职能部门200多人以外,其他近100020多个项目部都是各项目的项目经理,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建筑施工项目基地工作。目前,该企业大部分工作都是进行工程外包,项目经理主要是代甲方的沟通协调工作。在国企改革的背景下,集团总部又与另外一个集团进行合并,涉及到人员的重组和安置,同时又要安置国资委要求做大做强,实行“瘦身健体”的模式。大部分项目经理主要是经验很足,但是英语不过关,在国外沟通交流必然存在障碍。但是年轻的项目经理英语很好,但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目前公司选拔项目经理主要还是靠经验进行选拔。还有就是有些项目部经理不仅仅是项目部经理。他们同时还需要开拓新的业务增加收入。另外,部分项目经理长期在外,夫妻两地分居,这类情况很容易造成项目经理跳槽流失等现象发生。另外,在人员管理上,由于大量都是母国派遣的,造成往来成本居高不下、本地国、母国、第三国员工之间的文化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刘新苗老师经过调研分析认为:作为跨国经营类的国有企业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提下,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问题。“重组安置、人员优化、能力提升”三者想结合。采用不同的用工方式或者业务项目外包等形式进行瘦身,但是注意瘦身不能单一的做减法,否则后面大量的业务上升没有人实施,因此需要进行人员的盘点。还有就是尽量的采用属地化项目经理或者第三国项目经理引进模式,因为本地化和第三国等发展中国家人员薪酬成本相对偏低。对于项目经理长期在外可以适当在薪酬或者在国内不同的岗位上进行轮岗等。另外,新老员工可以建立结对子导师制相互学习,年轻项目经理教老项目经理英语,老项目经理传授实践经验,互相学习等。要给予在国外的项目经理家属的人性化关怀,做到让项目经理无后顾之忧,建立相应的职业发展通道机制,采用个性化的激励措施。另外,由于有不同国家的员工,在文化价值观上必须不断强化企业价值观认同感,感召员工从心理接受企业的文化,另外必须遵守当地国的用工法律法规、民风民俗等进行关怀。(描慧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