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国资本市场最劲爆的新闻莫过于证监会扶贫了。
起因在于中国证监会在9月9日发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主题是证监会要扶贫,最引起争议的一段是:
“对注册地和主要生产经营地均在贫困地区且开展生产经营满三年、缴纳所得税满三年的企业,或者注册地在贫困地区、最近一年在贫困地区缴纳所得税不低于 2000万元且承诺上市后三年内不变更注册地的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适用“即报即审、审过即发”政策。”
有媒体统计了一下,进入被扶贫范围的贫困县有592个。
算一个比较中肯的期望值,一个县有一个企业被扶贫,那未来两三年里,贫困县会出592个上市公司。按现在的IPO速度,一年到顶了也就上200家,592家贫困县企业,够证监会开张3年了。
这场景,多酸爽!
市场的反应是,周一(9月12日)的大盘应声大跌,上证跌1.85%,深证跌2.8%,创业板跌2.61%,中小板跌2.94%。
其实呢,我本来也不想理这种破事(虽然我在周一的暴跌中损失很惨重,但哥是做长期价值投资的,不放在心上),但刚刚看新闻,居然有人为这种破事洗地,很是不爽。
是的,我就是很不爽某号称“智库”的组织的某个姓周的人写的一篇洗地文(没出现“智库”名及人名,不是怕点名被报复,而是不想帮人打广告),里面的主要观点是:
“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扶贫工作有其特殊性,不能追求程序公平。
第二,必须深刻认识到扶贫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事业,我们应该调动更多的力量参与。
第三,我们应该理性面对政府的经济政策,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受政府干预的市场。我们现在进行的与贫困斗争的伟大事业,就其本质而言,正是在某种程度上反对程序公平的。
第四,具体细则尚在制定,媒体不宜过分解读。”
啧啧啧啧,还一二三四,好有条理!这官方得,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国务院发言人在说话呢。当过领导秘书吧?惯性的给人盖大帽子:谁反对这个事情,谁就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不去。
而且,这什么神逻辑啊。“我们现在进行的与贫困斗争的伟大事业,就其本质而言,正是在某种程度上反对程序公平的。”什么叫扶贫某种程度是违反程序公平的?什么是“程序公平”?什么样的程度才叫“某种程度”?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反正我不懂。
我就一个意见:哪个部门叫这个人出来洗地的,是不是为了省钱随便找这个人写的?
关于这个事情,其实很容易就能说明问题的:
扶贫是政府的责任,但绝不是证监会的责任。证监会,干好监管证券市场的活就行了。
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场所,是应该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场所,证监会去扶贫,我要问:
你凭什么这样干?
你难道不觉得职能错位了吗?
你凭什么厚此薄彼?
先不算里面的各种猫腻,光说这样扶持出来的贫困县的企业对投资者公平吗?
程序的不公平,对资本市场只有打压作用,最后受苦的是谁?
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这才是证监会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