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给邮政编码为“100050”的“北京市前门大街129号基督教会珠市口堂”邮寄了封挂号信,邮寄过程很不畅,结果该信退给了东单局。无奈我又重新邮寄了一封,邮政编码改为“100051”,地址改为“北京市西城区前门大街129号基督教会珠市口堂”,经查该信很通畅的收到了。经了解,基督教会珠市口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邮政编码为100050。不仅如此,收件人也确系在东城区任职,何来的要写往“西城”呢?“前门大街129号”是南北双方向,这条街共有2家单位,使用的是同一个门牌“129号”,两家单位相隔不足20米。邮政编码“100050”与“100051”为同一个“50”局。上百年来,基督教珠市口堂一直耸立在珠市口十字路口西南角,这座蓝灰色洋楼北京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怎么有的投递员就能够顺利投递,而有的投递员却如此装逼呢?
无独有偶,早在2010年我给广东一家法院邮寄了几份公告报纸,结果也是被退回北京。纠其原因,法院在马路南边,位于马路南边的邮局正巧拆迁搬到了路北,南边与北边又正巧不是一个投递组,南北中间仅仅隔了一条护栏,有人行横道可以通过,投递组到法院的距离不足50米。他们大言不惭说是上级支局分错了投递组。分明是你丫搬迁到了马路北边,怎么却责怪是上级支局分错了投递组?
有的消费者反映,一些邮局业务员天天耸拉着脸,就像谁欠她们几百吊似的。营业厅里一天到晚也没几个顾客,客户交完钱后营业员从来不给直接开发票,而是先开个白条,让客户拿着白条到另一窗口再重新排队才能拿到发票。难道开一张发票也需要重新排队吗?也不怪一位退休的老邮政说,他们不装逼毁人都不爽!
无独有偶,早在2010年我给广东一家法院邮寄了几份公告报纸,结果也是被退回北京。纠其原因,法院在马路南边,位于马路南边的邮局正巧拆迁搬到了路北,南边与北边又正巧不是一个投递组,南北中间仅仅隔了一条护栏,有人行横道可以通过,投递组到法院的距离不足50米。他们大言不惭说是上级支局分错了投递组。分明是你丫搬迁到了马路北边,怎么却责怪是上级支局分错了投递组?
有的消费者反映,一些邮局业务员天天耸拉着脸,就像谁欠她们几百吊似的。营业厅里一天到晚也没几个顾客,客户交完钱后营业员从来不给直接开发票,而是先开个白条,让客户拿着白条到另一窗口再重新排队才能拿到发票。难道开一张发票也需要重新排队吗?也不怪一位退休的老邮政说,他们不装逼毁人都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