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日记(三十二):面试和表达的技巧


       老话讲,做人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做事就不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也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做事的成效是一样的。同一件事或同一句话,不同的人做起来或说起来,效果可能会有天壤之别!为什么?技巧不同而已。

这几天,我有两个学生参加支教推免的面试,抽到相同的题目:“什么是井冈山精神”?却因不能对答如流而被遗憾淘汰。此事固然令我感到惋惜,但更让我担忧的是,学生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太弱。

这主要是我的过错,因为我对这方面的教育没有重视,也未能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我检讨自己!但同时其他同学也要引起重视,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自己应该怎么办?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所谓技巧,就是要将自己的技能巧妙地施展出来。要掌握表达的技巧,首先就要有相应的技能,然后才能巧妙的表达。否则,言过其实也未必能取信于人。作为一名大学生而言,首要任务当然是专业技能,四年的大学课程安排,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无需我再费唇舌。那么,除了专业技能以外,还应该注意哪些技能的培训或学习?

第一,做几件让自己印象深刻,同时又能历练自己的毅力和勇气的事情。不必惊世骇俗和标新立异,平凡的事情即可达成目的。例如:百里健走、义工、志愿者、运动比赛等等,甚至在某个天气凉爽的周末,相约一起骑自行车或徒步登山即可。通过这一件件平凡但不普通的事情,磨炼自己的毅力,提升自己的勇气。挑战体能的极限,思考生命的意义。

第二,读几本让自己内心震撼,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而豁然开朗的著作。同一本书,不同的人读也会有不同的感觉。有些人读完之后,可能会觉得索然寡味。有些人读完之后,则会觉得如获至宝。不过,要想遇上几本让自己爱不释手和茅塞顿开的著作,既要自己努力主动去寻找,有时候却也要看缘分。例如,生活中报刊杂志一个不起眼的介绍,课堂上老师不经意的一句引用等。这样的书一旦遇到,认真读下来就是人生一大快事,是精神的一次洗礼和涅槃!

第三,交几位与自己志同道合,并能相互扶持激励自己前行的良师益友。“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不要事事都去争第一,这样活着太累,也没有任何意义。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自己只要有某一方面的长处就行。朋友比自己优秀,应该感到高兴,应该多向朋友学习,而不应该妒忌。也不要嫌弃朋友的缺点,因为他(她)可能在其他方面比你优秀,要有一个包容心。退一万步讲,即便你在所有方面都拥有绝对优势,别人也还是一样有比较优势的!

我们不仅要努力认真去做好这三件事情:运动、阅读和交友!还要经常做总结,三省吾身,做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如果能做好这三件事情,如果我们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比如“什么是井冈山精神”?运用这三件事情的其中任何一件,我们都可以对答如流,而且言之有物,掷地有声!

比如,我可以举例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来谈艰苦朴素、顽强拼搏和永不言弃的“井冈山精神”!

比如,我可以引用让自己内心震撼的著作,来谈“井冈山精神”对我的启示,让我更加明白和懂得生活的意义和美好,更加懂得感恩和纪念英烈的无私奉献。

比如,我可以介绍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好友,谈谈他们的“井冈山精神”是如何帮助我和激励我奋勇前行!

这就是技巧,也不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