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帅印


 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帅印

喻建国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孔子的经典名言。学习离不开触新、练习、感悟、明察、扩展、钻探、究竟、新觉。学习一开始一定是触新,一看新的存在和表现,二听新的声音与陈词,三闻新的味道和气息,四触新的物质和物体。要学,就一定会开始多看看新的存在和表现,多听听新的声音与陈词,多闻闻新的味道和气息,多触及触及新的物质和物体,并且从中练习,让存在在自己手中得到再现,让表现在自己身上得到再度动作,让声音获得自己的模拟,让陈词在自己的口中复述,让味道在自己操持下获得弥漫,让气息被自己操纵再次散发,让物质在自己的摆弄下从新呈现,让物体在自己的劳作中获得再度铺展。

孔子好学,国人皆知,而且眾所推崇,好学烙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帅印。《论语·公冶长》有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有曰:“初为阍寺,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 罗雅臣《清·儒人袁雅堂(袁可立七世孙)墓表》有曰:“及公身,当家道中落之后,立志自愤,敏而好学,月寒露冷,不懈不惓。”好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是美德之一。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有曰:“圣俞在时,家甚贫,余或至其家,饮酒甚醇,非常人家所有,问其所得,云:‘皇亲有好学者,宛转致之。’”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九回有曰:“()不韦曰:‘王孙贤孝无比,每遇秦王太子及夫人寿诞,及元旦朔望之辰,必清斋沐浴,焚香西望拜祝,赵人无不知之。又且好学重贤,交结诸侯宾客,遍于天下,天下皆称其贤孝。以此臣民,尽行保秦。’” 好学在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活动中始终是一面帅旗,好学也是中国文人取得康庄大道的基本抉择。

好学进入当今中国,好学就是乐于发现、发明,乐于模仿、操持,好学的行为在现今社会是合法的高尚的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创新开拓有利于人类持续发展和进步的行为,好学是社会普遍推崇的行为,好学者往往受到社会的赞许,受到个体生活所在群体的鼓励和褒奖,好学者也会在这些赞许、鼓励和褒奖中感受快乐和幸福。

好学在当今中国的展现面更其宽宏,不仅在原有的文化学习方面继续保有其地位,还在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展开无限的展现空间和发展空间。实际上要在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离开好学肯定是一事无成,唯有好学才能让人们在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中获得一定的成就。好学还在技术领域显示了它的魅力,学习技术也需要好学,任何高超的操作都需要通过好学才能获得,否则绝不可能掌握高超的操作本领。好学还自然地成为了成熟心态中一个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