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涵:《中国陶瓷——钧窑瓷器》特种邮票藏品信息
陈少涵寄语:引路靠贵人,走路靠自己,成长靠学习,成就靠团队。起床不是为了应付今天的时间; 而是必须做到今天要比昨天活得更精彩!昨天再好,走不回去,明天再难,也要抬脚继续; 你不勇敢,没有人替你坚强,你不疯狂,没有人帮你实现梦想; 不管你昨天有多优秀,代表不了今天的辉煌,请记住,昨天的太阳永远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以阳光心态迎接每一天!更多资讯可摆渡“陈少涵”
名称:1999-3 《中国陶瓷——钧窑瓷器》特种邮票
志号:1999-3T
发行日期:1999年4月8日
(4-1)T 北宋·出戟尊 80分 3746.3万枚
(4-2)T 北宋·尊 100分 2722.7万枚
(4-3)T 元·双耳炉 150分 2415.5万枚
(4-4)T 元·双耳连座瓶 200分 2574.3万枚
1999年4月8日,为了反映中国陶瓷艺术悠久灿烂的历史,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中国陶瓷-钧窑瓷器》特种邮票,全套4枚,是我国第六套陶瓷系列邮票。此为1999年3月1日外埠平信邮资调整为0.8元后的首套符资纪特邮票。
钧瓷是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的我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产地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古属钧州),故名钧窑。钧窑属北方青瓷系列,其独特之处是使用窑变色釉,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釉中有“蚯蚓走泥纹”的曲折线也是钧釉的特征之一。钧瓷胎质细密坚实,造型端庄古雅。最奇妙的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极具艺术魅力。邮票所选四枚邮票均为国家一级文物,是钧瓷的代表作。
(4-1)为“北宋·出戟尊”。高31.6厘米,口径26厘米。此尊口大、底丰,腹微鼓,颈、腹、脚的回面各有一戟,故名。这种出戟尊乃分段拉坯粘合而成,其体大规整,做得极为精细。它的腹部虽鼓却一点不觉臃肿,造型简洁,庄重,釉色月白,系北宋宫庭御用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4-2)为“北宋·尊”。高18.5厘米,口颈20.1厘米。此器应为渣斗式花盆。在钧瓷中,花盆是样式最为丰富的一种造型品种,其共同特点皆为平底,器底都有5个安排有序的圆形排水孔。邮票画面上的瓷盆造型典雅,凝厚深沉,釉色青里透紫,紫中泛红,亦是北宋宫庭御用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4-3)为“元·双耳炉”。高42.7厘米,197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出土。此炉通体润釉,以天青为主,与月白交融,犹如蓝天白云,蔚为壮观。它以堆贴的手法,在颈部装饰3个麒麟纹,腹部贴有兽面和铺首衔环等纹饰。在正面的两个麒麟之间,有凸出的一块方形题记,上面阴刻有“已酉年九月十五日小宋自造香炉一个”的楷书铭文,据此可知,此炉系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时的作品。现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4-4)为“元·双耳连座瓶”。高63.2厘米,口颈23.5厘米。1972年出土于北京后桃园元代遗址。此瓶口沿呈花瓣形,颈细长,丰肩,上腹圆鼓、下腹微收,下联5孔座。两肩对称处安有双耳,肩腹两侧还有对称虎头图案,额有“王”字。造型考究,青釉匀净,紫斑浓重,是元代钧瓷的代表之作。现藏首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