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应激发人们的创造力


克鲁格曼在其《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阐释了所谓“加速原理”,即当经济基本面恶化时,通常会有一个教强烈的初始冲击,然后有一个部分的复苏,这称之为加速原理,在大部分经济衰退过程中都适用。

如果我们再拿他在此处例举的高速公路上的车队,各国发展经济都会依循次序而努力,至于有无参照国视其国家体制而论,但是我们都相信一个国家一旦踏上高速发展之路势必非常在意其GDP,而且一国一旦熟悉某一行业则必然深化对其依赖。人们在这样的时期很难有调整经济体制的意愿,调整意味着失去潜在而可贵的机遇。但是当发现需要做出深刻变革的时候,经济形势则如木已成舟。

当前中国基建工程的气势不似昨日高涨,而中国已然将这种成熟的发展经济方式转移到海外,对外输出此处称之为溢出,是多年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转移过剩产能的表现,然而资本、劳动力亦作为其连带的形式输出至海外,这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一个国家成熟的发展机制,缓解了暂时的压力,将其对经济的影响推迟至未来的某一个时期。

当然这也引发人们的一个担心,正如大英帝国在其如日中天的时候大肆将资本转移至海外殖民地,而英国本土则因缺乏足够的资本支撑经济发展而肢解,退守英伦三岛。当然,中国不与之同,基建的外延是一个大陆国家增强影响力的举措,而从经济意义上来看,带来的收益或者为中国带来的收益并非很快得以显现。

但是持续发展的经济令人鼓舞,潜在的经济景气更需引起注意。正是不能以人们的创造力为溢出效应才会有国家的这种行为,而前者恰恰是一个国家能够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的关键。人们在反思中国百年来的发展时,也有人特别强调中国犯了激进主义的病,很多地方得不偿失。如果我们肆意降低社会的道德底线,不顾社会各群体的承受能力,执意以国家意志求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则在不远的将来会遇到各种问题、反馈。

在这种国家鼓噪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势下, 各种观念、意识混杂其中,冲突、对抗也时有发生。如果在国家主导的前提下则必然引发更多的问题,但是市场经济的改革可以有效的让国家或者政府退出这种局面,让人们真正找到在看似混乱、快速的社会发展节奏下找到出路,而且是正确的出路。

每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都会面临经济发展缓慢下来的过程,有的走向衰退,有的则引发进一步的革新与创造,我们希望开篇所谓的加速原理不会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在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人们能够找到合理的归宿。一家企业本以赢利为其目标,但是在展示其影响力和实力时不免会承担额外的社会责任,人们会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形成这种共识,认为这样的企业应该为社会尽力,虽然这有违于企业的定位。国家亦是如此。

中国梦,不单纯是国家的复兴梦想,更应该是中国人都能乐享成就个人的梦想,人们以这个国家能够助自己实现梦想为荣,在人人都有梦想的时候国家才是强盛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