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I 浸渍树脂面临的技术难题


     由于V PI 绝缘处理的特殊性, 树脂的流失问题会直接影响绝缘结构的性能。长期以来, 在采用真空压力浸渍对电机绕组进行绝缘处理时, 不同的浸渍树脂对应不同的真空度, 会产生“沫化”(俗称“起泡沫”)现象。这种现象, 会妨碍浸渍树脂对绕组的渗透, 影响浸渍效果和绝缘质量。根据最近的研究和试验的结果表明, 浸渍树脂的真空“沫化”现象及其“沫化”真空度, 直接与浸渍树脂内所含成分的蒸汽压和沸点以及所占比例有关。比如有溶剂浸渍树脂就比无溶剂浸渍树脂更容易产生真空“沫化”现象。所以, 应该依据浸渍树脂内部所含成分, 以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在真空条件下所表现的特性, 比如, 浸渍树脂的粘温特性、凝胶时间、固化时间、适用期、机械强度及电气性能等, 来寻求解决“沫化”现象的办法。80 年代国外公布了大量的浸渍树脂专利配方,在国内外市场拉动下, 我国研究者也对VPI 浸渍树脂体系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开发, 并推出了一些新产品。但产品质量和档次比较低, 不能满足高压大电机和高温电机的使用要求, 此类市场仍被进口产品所占领。目前国内采用VPI 电机工艺的无溶剂浸渍漆/少胶粉云母带VPI 绝缘体系的树脂体系主要有不饱和聚酯亚胺体系树脂、环氧树脂体系和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等。这些体系的绝缘性能、V PI 处理工艺各具特色, 各自适用于不同的产品范围。人们对各体系的认知以及所用电机产品的特性和发展决定了对绝缘体系的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