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砍柴故事:我真的是砍柴的!(三)


  

    今日与一做老板的朋友相见,说起队伍建设的事,聊得比较实际。他说,这周本想辞退一名员工,结果消息立马传遍公司,半个小时不到,好几个员工都来交辞职报告。他说,按照公司的规定,辞职得提前一个月交报告,但这次他立马处理,再半个小时,就给这几个集体辞职的员工办完了离职手续。

  看来这真是让他气急了,行使了老板独有的特事特批的权力。

  恰逢现在砍柴人与放羊人的故事比较流行,就用这两个人来说说一点肤浅的心得。 某种意义上说,老板就是放羊的,普通员工就是砍柴的。不管放羊人在干什么,哪怕你天天在睡觉,你的机构都在运转、员工都在工作(事事亲力亲为的老板除外)。你只需要有几条忠诚的“牧羊犬”(从砍柴人成长起来的核心管理骨干),你的羊就能吃饱,就能长壮,你还可以时不时分点羊肉给牧羊犬,甚至是送点羊肉给砍柴的,或者哪天就让砍柴的和你一起放羊(股权激励),大家一起既砍柴又放羊,多好。但是你又不会轻易让砍柴的和你一起放羊,你怕他来放羊就不砍柴了,或者不努力砍柴了,所以只能在恰当的时候分点羊肉给砍柴人吃。

  员工呢,你就是靠工作拿工资生存,不工作睡大觉你就没有工资。就像砍柴的一样,你整天和放羊的聊天,你就砍不了柴。作为砍柴的,你无时不在想:我要多砍点柴,哪天也和放羊人换几只羊来养养。 可是,怎样才能多砍点柴呢?今天在这座山砍柴,抬头一看,看到那座山有很多树林,你明天赶到那座山去砍,回头一看,这座山也是有很多树林的!或者再往前看,前面还有一座山树林更好,于是你又赶往前面的山林。就这样,你大部分时间都在这山那山之间奔走,最后忙碌下来,或许几年时间就过去了,你还没砍到多少柴,或者还没搞清楚用什么方法砍柴、用什么工具砍柴、在哪里砍柴才是最有收获的。

  在员工管理中我们常常说“沉淀”二字。我经常对小年轻说,不管在哪工作,你不呆个三五年,没有三五年的沉淀你是不可能成长成才的。你三天两头跳槽,哪个公司的情况都没搞懂,哪个公司的管理都没接触,哪个公司的文化你都没学习到,走到哪都是初学者,永远只有做最底层的工作。 但是,我也赞同年轻人适当跳槽,但前提是你已经把这座山摸熟了:这座山有什么柴、这些柴好不好、这些柴砍了后要多久才能再长出来。没有三五年你是摸不熟这座山的。摸熟了这座山你换一座山,或许柴更多树更茂,更适合你砍柴,更适合你砍到更多的柴好换羊来养。 换过几座山,你也就三十好几老大不小了,也就不要再奔波于这山那山之间了,这时候你砍柴的经验丰富了、砍柴的技能娴熟了,选一座山固定下来,就能砍到更多更好的柴,或许碰到这山上的养羊人愿意送你几只羊,你也就可以一边养羊一边砍柴了。就算不送你羊,养羊人也会拿更多的羊肉换你砍的柴。这时候你就不担心砍不到柴没有羊肉吃了。

  当然,选对了山头,永远就在这山砍柴,这也是不错的选择,为了在这山砍柴能持续,你甚至可以一边砍柴一边种树(创新、创造、开拓性工作),最后和养羊人一边砍柴一边种树一边养羊,这是很理想的啦!

  话题回到集体辞职的员工,你们刚刚开始砍柴,还没搞清楚柴怎么砍:是用斧头、还是用砍刀,是一些人用绳子拉着树干、伙伴用锯子锯(分工合作)还是……据说你们还以为一起用小刀慢慢割才是最好的办法。 这样一起这山那山盲目的跑,也许可以一起赶到那山,也许在去那山的路上又都散了各走一座山,那么这到底是在砍柴还是在赶路呢! 不管你在哪砍柴,一定要记得一句话:把你当下砍柴的地方摸熟了!这才是对自己负责!

  哎!不说了,我自己都是砍柴的,还好意思在这啰嗦? 我真的是砍柴的!

扫一扫关注“麦子米米”!一起砍柴、一起放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