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管理观是:
“华为干部不是终身制,公司不会迁就包括本人在内的任何人,末位淘汰是日常绩效考核工作体系,烧不死的鸟都是凤凰。”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任正非如何管理员工,淘汰不称职员工的秘籍:
以下为任正非讲话实录整理:
整改干部队伍的目的,是要公司活下去。
要想活下去,只有让那些阻碍公司发展的人下去,或者说把那些不利于我们发展的作风彻底消灭,公司才能得以生存。这也是我们整改的宗旨。
1、华为干部从不搞终身制
我们的干部不是终生制,高级干部也要能上能下。在任期届满,干部要通过自己的述职报告,以及下一阶段的任职申请,接受组织与群众评议以及重新讨论薪酬。长江一浪推一浪,没有新陈代谢就没有生命。必要的淘汰是需要的,任期制就是一种温和的方式。
江山代有才人出,要一代代去巩固。不能说每一个干部都能够在岗位上持续发展,老一代退下去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机制,就是说你跟不上了,身体不行了,职位调整下去了,你的股票不会动。
如果我们不能形成一种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机制,高速前进的列车不能有上、有下,那么列车的运行就不能脱离开生命的束缚,我们必将走在盛极必衰的路上。所以要加强新干部的提拔,特别是艰苦地区,新干部不提拔,我们的商业模式就继续不下去了。
2、在华为,哪种员工必须被淘汰?
华为公司坚决要把“夹心阶层”消灭掉,这是我从苹果公司惨痛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夹心阶层”指的是那些既没有实践经验,又不理解华为企业文化,还要把他们安置在较高职位上的人员。“夹心阶层”的存在必然会形成不良文化,这种文化最后将导致公司失败。对他们,要压到基层去锻炼,成为自然领袖从而确立他们在华为的地位。
公司是一定要铲除沉淀层,铲除落后层,铲除不负责任的人,一定要整饬吏治。对于一个不负责任而且在岗位上的人,一定要把他的正职撤掉,等到有新的正职来时,副职也不能让他干。对于长期在岗位上不负责的人,可以立即辞退。若不辞退,这个队伍还有什么希望呢?若你不能认识到这个问题,你就不会有希望。没有一个很好的干部队伍,一个企业肯定会死亡。
把不能承担责任,不敢承担责任的干部,调整到操作岗位上去;把明哲保身或技能不足的干部从管理岗位上换下来;把得过且过,不懂原则、钻空子、不做实事的干部撤下去,这是动真格的,坚决贯彻淘汰机制。只有把土夯实了,才能大发展。
3、绩效考核末位淘汰必须日常化
末位淘汰是从西点军校学来的,它的目的是用来挤压队伍,激活组织,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选拔领袖的一种方式。高端员工要去做领袖,逼着他优秀了,还要更优秀,是痛苦一些。不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吗?必先苦其心志。
已经降职的干部,一年之内不准提拔使用,更不能跨部门地提拔使用,我们要防止“非血缘”的裙带之风。一年以后卓有成绩的要严格考核。
对于连续两年绩效不能达到公司要求的部门/团队,不仅仅一把手要降职使用,全体下属干部和员工也要负连带责任。
不合格干部清理和员工末位淘汰要形成制度和量化的方法,立足于绩效,用数据说话。
要逐步把不合格干部清理和员工末位淘汰工作融入到日常绩效管理工作体系中,以形成一体化的工作模式,而不是独立开展的工作。
另外,考核要简单,导向要清晰,只有标准基线,没有人和人的相对比例。
我们实行ABC评价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选拔领袖,不能为了选拔领袖,而进行全员挤压。我们360度考核也是为了寻找加西亚,寻找贡献者,寻找奋斗者的,怎么会变成了专门去找缺点呢?我们又不是婆婆。我们对基层员工的管理方法和对高端员工的管理方法一定要有区别,基层员工首先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4、烧不死的鸟是凤凰
我们要求降职的干部,要调整好心态,正确地反思,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振作起来,不要自怨自艾,也不要牢骚满腹。在什么地方跌倒就在什么地方爬起来。特别是那些受委屈而降职的干部,无怨无悔地继续努力,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这些人是公司宝贵的财富,是将来继大业的可贵人才。组织也会犯错误的,一时对一个人评价不公是存在的。
总会有一部分人受委屈,这些人的正确对待会给我们的进步带来十倍的力量。由于您的正确对待,也给组织将来给您以更大的信任提供了支持。真正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你不能对这方面期望太高。但在努力者面前,机会总是均等的,只要你不懈地努力,你的主管会了解您的。要承受得起做好事反受委屈。
“烧不死的鸟是凤凰”,这是华为人对待委屈和挫折的态度和挑选干部的准则。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今后如何能做大梁。其实一个人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上。生活的评价,是会有误差的,但绝不至于黑白颠倒,差之千里。要深信,在华为,是太阳总会升起,哪怕暂时还在地平线下。
干部要以平常心面对变革导致的岗位调整,要以大局为重。清理下来的干部不要患得患失,可以在基层岗位上创造新的成绩,随时欢迎你上升到你能胜任的岗位。下去,也不能取代底下干得好的人,否则队伍全乱了。已经正确的队伍不能乱动。
组织定位好了,在流程运作良好后,要按流程的岗位条件来重新选择干部。无论任何部门,只要不能符合流程要求,就要改组,再来定位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干部要能上能下,不合适的干部要调到他能胜任的岗位上,如果他认为调整不合适可以辞职。
5、制度绝不迁就任何人,我也不例外
不管你是高级干部还是创始人,都有可能被淘汰掉,包括我,不然公司就不会有希望。要去除论资排辈,把责任心、能力、品德以及人际沟通能力、团队组织协调能力……作为选拔干部的导向。要保持公司长治久安,就是要保持正确的干部淘汰机制。
我们提倡能上能下,在实践活动的大浪淘沙中,我们要把确有作为的同志放在岗位上来,不管他的资历深浅。我们要把有希望的干部转入培训,以便能担负起更大的重任。我们也坚定不移地淘汰不称职者。为了保护高效益,我们绝不心软、手软。一切希望进步的同志,唯有奋斗这一条出路。
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公司不会迁就任何人,坚定不移淘汰不称职者。
延伸:
惜马用牛赶猪打狗!10位企业大佬的用人狠招,招招受用!
一边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边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企业中最重要的是人,最难用、最难管的,也是人。
所谓“人”,千差万别,但若以动物喻之,无外乎“马、牛、猪、狗”四类,贵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因此,有古语云: “惜马用牛赶猪打狗。”
那么,在具体实践中,企业究竟应该怎样用人?看看10位大佬们的做法。
1.能下蛋的母鸡才值钱
海底捞考核管理者,一个总的指标,是看你能否使80%直接下属的能力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提升。
比如,一个小区经理管的5个分店都是二级店。如果在一定时间里,你能让其中4个分店达到一级店,就说明你80%直接手下的能力有了提升,因为4个二级店店长在你手下成了一级店店长。
能下蛋的母鸡才值钱。在海底捞能培养干部的干部晋升得最快。有些店长兢兢业业,每天都早来晚走,可是做了店长好几年,他的店就是评不上一级店;有潜力的人不愿意在他手下干,不是辞职,就是调到别的店。
这说明什么?说明你是公鸡,你只能自己干,不会用人和培养人;人家跟着你,没有大出息。2010年,张勇一口气免了3个这样兢兢业业的“公鸡”店长,其中一个店长听到消息后当场昏倒。在海底捞当干部,仅仅忠诚正直、积极肯干、任劳任怨还不够,还必须能培养人!(延伸阅读:海底捞张勇:凡是吹自己口味好的,都会死得很快!)
2.选最好的员工是个灾难
我永远不选最好的员工,只选最合适的员工。选最好的员工是个灾难。我喜欢这样的人:他会说,➀、I am a man,我有缺点,但我想努力;➁、我有梦想。我讨厌人说This is a job……智商高的人情商一般都低。
不要去找完美的人。马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止一次说,好的企业领导者一定是个“好老师”。“好的年轻人是被发现,然后被训练的。你不可能找到一个完美的人。你找到的是一个有毛病的人,因为有毛病,所以才需要你帮他。”
如果你希望公司稳健发展,尽量少从外面“挖”高层人员(相关阅读:CEO圆桌:元老掉队,该不该拿掉?)。多花时间招聘优秀年轻人,训练他们。好东西是需要时间的。
唐僧是个好领导,对自己的目标非常执着;孙悟空虽然很自以为是,但是很勤奋,能力强;猪八戒虽然懒一点,但是却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沙僧,从来都不谈理想,脚踏实地的上班。这四个人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最完美的团队。
3.不公平薪酬制是最公平的薪酬制度
在2015年12月出版的《重新定义团队:谷歌如何工作》一书中,谷歌首席人才官拉斯洛·博克结合自己9年来领导谷歌人力资源部门的实战经验,首次公开了作为《财富》最佳雇主的人才管理黄金法则,以下即为其中之一:
很多公司留不住最优秀和潜力最大的员工,因为他们对公平有一种错误认识。谷歌认为,薪酬公平并不是说所有在同级别岗位上的人都要拿同样的薪水,或是上下差不到20%。薪酬与贡献相匹配才能算得上公平,个人的薪酬之间应该有巨大的差异。
在谷歌,两个做着同样工作的人产生的影响和所得奖励可以有百倍之差。比如曾经有名谷歌员工获得了1万美元的股权分配,而另外一名在同样领域工作的员工却获得了100万美元的股权分配。
这并非常态,但是几乎每个级别的薪酬差异都很容易达到300%至500%。在谷歌,很多情形下“低级别”岗位员工的收入比相对“高级别”岗位的平均水平员工收入还高很多。
4.少用能人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凡人中间有能人。万科王石的原则是少用能人。这种人作为发明家是好样的,作为创业家也会是好样的,但作为企业管理者却不合适。因为能人喜欢打破常规,不喜欢遵守规章制度。往往能人在企业发挥作用时,对企业的伤害也是很大的。
5.创业公司五类人不能用
创业不易,辨人更难。反思过往,有五类员工不能用,如不能迅速处理,就会影响团队的凝聚力,有害无利:张嘴说谎的,自我膨胀的,心胸狭窄的,吃里扒外的,拉帮结派的。
周鸿祎还认为,创业公司用人有三大误区:
① 老人容不下新人,公司不能吸引更有能力的新人加盟,公司做不大。
② 老人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总是往后看,不能向前看。
③ 公司用官位来安抚老人,论资排辈,使一些人占据了不能胜任的岗位。
6.最聪明的人才,成本最低
雷军组建创业团队时,前半年花了至少80%的时间找人,最后建立了小米的7人核心团队。公司成立之后,他每天都要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招募人才,公司的前100名员工入职都得亲自见面并沟通。同时在他看来,最聪明的人才,成本是最低的。
不设置任何KPI考核机制。雷军认为,优秀的人才拥有主动创造与劳动的原动力。真正来到小米的人,都是真正干活的人。他想做成一件事情,所以特别有热情。
7.人的大节很重要
华为选拔人才注重人的大节,就是要敢于奋斗、不怕吃苦,不要小富则安。
一、要看到干部的长远性,不要总抓住缺点,要给予改正的机会。
二、干部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要看长远利益。
为一瓶酒一包烟,把你换掉,不值得;但不换掉你,后面还会仿效,也不合适。你现在就把问题改掉就行。
8.是人才就拿出来溜溜
“折腾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
柳传志认为,培养人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培养人才方面,他的方式就是要狠狠地“折腾人才”,尤其是企业的管理人才。
比如在培养杨元庆和郭为时,柳传志硬是前前后后“折腾”了他们十几年,一年一个新岗位,走了许多地方,换了许多岗位,才成就了他们的“全才”。
“扎鞋垫”与“做西服”
在柳传志看来,培养一个战略型的人才与培养一个优秀的裁缝师有着相同的道理。在开始的时候,对于一个裁缝学徒来说,不应该给他一块上等的布料让他去做西服,而是应该让他从鞋垫开始做起。鞋垫做好了,再做短裤,然后再做一般的裤子、衬衣,最后才做西服。
对人才要一步步培养,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口就吃成个胖子。这就是被柳传志称为“扎鞋垫”与“做西服”的人才培养理论。
9.用没有退路的人
郭台铭喜欢用没有退路的人。他用人的一大原则,就是看他有没有卖命的决心。而没有退路的人,通常都愿意全力以赴。给已经吃饱的人一碗饭吃,不但用处不大,而且他也不会感激你。但是给饿肚子的人一碗饭吃,他不但会全力以赴,而且还会感谢你。
10.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
张瑞敏说:“什么是人才?做得了事,吃得了亏,负得了责!用人就要‘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
用人要疑,主要是指约束和监督机制,用了的人不等于不需要监督,疑问在先,就能把可能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疑人要用,就是在其人格、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观察、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