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经济学流派在商品价格决定因素上产生的理论分歧


理论上而言,商品价格决定的理论也各不相同,总体来看,在商品价格决定理论上,存在着下述二种理论:
1.价值决定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决定商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在于商品的自身价值。理论上而言,商品的价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商品在生产过程中转移的价值,其主要包括原材料、生产设备、生产条件等流动资产消耗以及固定资产磨损所转移的价值,这些价值主要是由前面生产环节所创造的;二是商品在本次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增量价值,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决定单位商品增量价值大小的关键因素,在于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当单位商品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对较短时,单位商品增量价值就相对较小;而当单位商品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对较长时,单位商品增量价值就相对较大。由于在商品价值总额中,不但包括商品生产最后一个环节所产生的增量价值,而且还包括商品以前生产环节所包含的增量价值。就此而言,根据商品价值决定论的思想,商品价值不但由商品生产最后一个环节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而且还由商品生产最后一个环节之前的所有生产环节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由于商品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生产率水平,而劳动生产率发展水平是动态的,就此而言,商品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其在一定程度上使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也是一个随着劳动生产率发展而呈现的动态变化过程。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以信用货币形式表现出来,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描述的商品价格决定于商品价值的理论,商品价格在市场供求规律作用下,以商品价值为轴心,围绕商品价值做上下波动。虽然商品价格在供求规律影响下偏离于商品价值,但是,其变动的轴心仍然是商品价值。
2.供求决定论。供求价格决定理论认为,商品的价格主要是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其商品必然会出现上涨的趋势,而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的价格则会出现下跌的趋势。在一个静态时间点,商品价格主要表现为商品供给与需求相对均衡时所决定的价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