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物流业态值得投资者青睐?


 总体看,中国物流行业的投资机会将更多,发展前景广阔

哪些物流业态值得投资者青睐?

/潘国尧

近年来,大宗商品物流断崖式下滑,物流地产受制于国家土地政策的收紧也不如前些年活跃,仓储等基础物流设施投入受大环境影响也开始减弱,因此,更多的物流企业在创新和转型的名义下把投资战略倾向于轻资产领域。但是,轻资产也不好投,同城物流、跨境物流等火了没几年的细分物流领域也很快进入红海,于是有一种观点认为,物流投资的蓝海正在逐步消失,寻找新的蓝海将变得越来越困难。事实果真如此吗?

关于一个业态是否还有投资价值,是决离不开这个业态的整体形势分析的,今年年初,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在中国仓储指数发布会上介绍说: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20万亿元,与5年前相比增长70%左右,其发展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10年间年均增长逾一成;2015年,我国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法人单位超30万家,是所有实体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物流岗位吸纳的从业人员总数超过3000万人,也是所有实体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所以,剔除那些表面的低迷表现,在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提高物流运行效率的总体思路下,中国物流行业实际上正处在从传统物流服务向系统集成服务转变的过程中,而且这个阶段是一个较长的时期,将会出现更多的淘金机会。中国物流行业投资规模将持续扩大,资本运作的节奏也必将随之加快。按照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的要求,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约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左右,预测2020年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在360万亿元左右。有机构据此预测,2015年至2020年全国物流行业增加值还有35万亿元的发展空间。

如此巨大的市场蛋糕就摆在面前,物流业的投资前景怎么可能会是一片红海呢?近些年,不少制造业资本纷纷流向物流业,甚至包括万科在内的房地产企业也在努力向物流地产转型。而一些原先占据物流行业高地的的企业,比如传化物流,则不断加大在业内的并购力度。一些早年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则充分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加大投资中国物流市场的力度。总体看,中国物流市场的投资机会更多,发展前景更好。

物流地产依然吃香

笔者一次与南方一位从事高端电器制造的企业家闲聊,在谈及房地产业时,这位60后的企业家看似不经意间的一个观点却道出了这个行业的一大怪异现象,他说:房地产就是中国人民自娱自乐的产物,外资进不来!这话真是一针见血。因为这么些年来,无论外资多么眼馋,就是不敢直接参与中国商业地产的开发。不过有一个地方例外,就是在中国的物流地产领域。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的物流地产市场太过庞大,即使聚集了几乎世界上所有有实力的物流地产开发商,市场空间依然巨大。但这个市场一直被有外资背景的垄断者们控制着,目前,中国十大物流地产开发商几乎全部有外资背景,其中,以普洛斯为代表的外资家族至今仍占据着中国物流地产领域绝对主导的地位

来自澳大利亚的嘉民2001年入华,目前拥有320万平方米的物业。除嘉民青浦现代产业园外,嘉民在上海还有另外七个工业投资项目,其中包括获颁建设工程奖的嘉民浦东空港物流中心。此外,还有在建项目17个,总面积达80万平方米。据悉,嘉民在建项目预租率均已超过60%,剩余空间也获得众多本地及海外客户的踊跃咨询。

2003年,普洛斯进入中国,也将国际标准的物流仓储标准也带到了全国各地,目前在物流地产的整个市场里,普洛斯为首的外资已经占据了超过80%以上的比例,普洛斯在中国的总土地储备已经高达2000万平方米。

那么,外资捷足先登的物流地产领域还有没其它更多的投资空间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普洛斯、安博、嘉民等外资在中国物流地产领域攻城掠地的基本套路就是参与各地的物流园区建设,而物流园区的核心则是仓储建设。当前,中国的人均仓储面积并不高,与中国的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有较大的差距,这也使得未来具有不小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的人均仓储面积是美国的1/12,虽然有5.5亿平方米的物流设施,但其中现代化物流设施仅为1.1亿平方米。同时我国人均物流仓储面积约为0.41平方米,与美国人均的5.41平方米相差巨大,存在巨大市场缺口。根据现有的发展速度来测算,在未来15年里,中国的人均仓储面积将达到美国的1/3,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物流仓储面积将达到24 亿平方米。与24亿平方米比起来,普洛斯的2000万平方米储备土地又算个球呢?

随着仓储建设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物流地产开发也搭上了智慧物流的快车道,共同配送、信息互联互通及仓储业的互联网化已经成为各地园区建设的新追求方向,不少地方政府也热衷于这种高智能化的物流园区建设,这同样给不少物流行业的投资者展示了新的投资机会。

今年年初,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智慧综合物流港项目就在郑州国际物流园区落伍。项目总投资13.5亿元,占地400亩,借助郑州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无水港和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已意向集聚有唯品会、聚美优品、顺丰优先、凡客诚品、梦芭莎等电商企业和德邦、新邦、顺丰、申通等物流企业。项目计划建设一港·双平台·十中心,即整合上下游资源的现代物流综合体,集合大数据的物联网云平台和实现全国化主枢纽建设,以及全国转运中心、城际物流中心、城市共同配送中心、VMI服务中心、数据信息服务中心、供应链管理及金融中心、物流装备展示交易中心、电子商务产业中心、区域总部中心和商务中心,为电商和物流企业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建成后,对提高河南物流集散功能和辐射能力,优化区域产业格局、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类似这样的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在中西部地区也呈现火热的投资趋向。长期以来,物流基础设施的落后曾制约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在当前,这种先天不足反倒成为这些地区发展现代物流的后发优势。在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的支持下,中西部地区的物流园区建设起点高,投入大,这无疑给物流地产的开发商带来了大把的新投资机会。

此外,国企混改也给物流地产带来一些机会。根据国企改革指导意见,混改将会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落实到物流行业,其中既有一些非市场化操作的现代化物流企业,也有一些老牌的国企龙头。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的混改,对于国资性质的物流企业来说,土地都是其中最大的看点。以目前国内最大的专业仓储国企中储股份为例,由于当前中储大量的物流仓储用地都是非市场化的操作,仅仅作为自有仓库,其价值没有得以真实释放。因此,中储股份近年来开始积极进军物流地产,比如与普洛斯、阿里巴巴等频繁接触合作,进行更多市场化的物流地产运作。根据最新的数据测算,中储股份的物流地产总计约480万平米,其中拥有土地使用权的超过210万平米,这些土地一旦释放出来,价值十分可观。

再比如外高桥是上海国企的典型代表,拥有大量的工业用地储备,但始终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由于上海一直是中国外贸经济的重要窗口,所以也是物流地产最集中的地方。随着上海自贸区建设大潮的兴起,外高桥等国企手中的工业用地有望进一步释放其潜在价值。北京建设就是从CBREGlobalInvestor手中收购了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上海凡宜和外高桥保税物流中心。

农村物流机会更多

农村远离城市中心区,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制结构,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差、网点少,很多村子依然是物流的盲点。很多物流公司只在乡镇建立配送点,相比城市居民,村民们很难享受到便捷的送货上门以及售后服务。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国内快递网点的乡镇覆盖率为48%,还有近一半乡镇不通快递。

历届政府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国家几乎每年都会推出振兴农村物流的各种政策措施。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其中就有一段关于加大农产品物流工程建设的描述:加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力度,满足粮食收储需要。引进先进粮食仓储设备和技术,切实改善粮食仓储条件。积极推进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发展粮食储、运、装、卸四散化和多式联运,开通从东北入关的铁路散粮列车和散粮集装箱班列,加强粮食产区的收纳和发放设施、南方销区的铁路和港口散粮接卸设施建设,解决北粮南运运输卡脖子问题。推进棉花运输装卸机械化、仓储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加强主要产销区的物流节点及铁路专用线建设,支持企业开展纺织配棉配送服务。加强南糖北运及产地的运输、仓储等物流设施建设。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南菜北运和大宗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设备建设,形成重点品种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提升批发市场等重要节点的冷链设施水平,完善冷链物流网络。

细究这段描述,不难发现,里面提到的每个项目不但十分细致而且具备极强的可操作性,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正是在这个规划出台后加大了对农村电商物流的投入力度,其中阿里规划在未来35年内,要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而京东则提出要将其服务覆盖到40万至45万个村,京东目前已经与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地方政府合作,数以千亿计的资本正在深入上述《规划》涉及的大宗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领域,并且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此外,苏宁易购、联想也紧随其后,相继推出了农村电商战略。

在经历了互联网10年爆发式的增长之后,农村电商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田野”。随着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的有序推进,大量支农涉农政策将逐步发挥效力,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将推进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末,农村居民网购人数达到7714万人,网购交易额达到1800亿,同比增长分别高达41%60%。未来,这个该趋势仍将保持,农村电商的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因此,社会资本、境外资本都有参与到农村电商市场的投资机会。

此外,《规划》中提及的农村冷链问题今年再次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今年4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部署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其中特别提到要“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具有储存、分拣、加工、包装、配送、追溯等功能的低温加工配送中心”,这将为投资农村冷链的制造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农村的冷链配送现状非常落后,现在正奋起直追,一些著名制造企业摩拳擦掌,准备在这个市场深耕发展。产业资本+国家政策+电商巨头,这给农村冷链市场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可以预计,这个至今还没法估算的市场,其蕴藏的投资空间有多大!

仓储业释放增量投资

仓储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效合理的仓储可以帮助厂商加快物资流动的速度,降低成本,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可以实现对资源有效控制和管理。

近年来,随着物流业整体快速发展,仓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国有大型企业虽仍是仓储业的主体,但中小型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的加入,给仓储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国有仓储企业数量虽然占仓储行业总数量的27%,但资产规模占比达到64%以上;民营企业数量虽然占59%,但资产规模仅占22%;外资企业数量占4.3%,资产规模占到8.6%。随着中国物流业整体快速发展,仓储业的产业规模继续扩大,这也给业内外资本带来了许多新的投资机会。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十一届中国仓储业大会上,中国仓储协会发布了《2016中国仓储业蓝皮书》,其核心部分“2016年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仓储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仓储业固定投资额6619.97亿元,同比增长28.4%。至2015年末,我国营业性通用(常温)仓库面积达9.55亿平方米,比2014年的9.1亿平方米增长5%。综合报告认为,2015年我国仓储设施建设热情不减,仓储地产企业成为现代化仓储设施建设的主力。 “综合报告”显示,2016年仓储业将进入大调整、大整合、大重组时期,包括仓储业信息化、仓配一体化、仓库屋顶光伏发电、电商物流绿色包装、库存管理与供应链优化、托盘循环共用、低温仓储与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中药材仓储网络建设、危险品仓储建设等将获得更多的有序发展的机会。这同时也给各路资本以更多的选择投资的机会。

针对仓储业的投资战略问题,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分析了最近十多年来仓储业投资的趋势,他认为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绝对额,都是前所未有的。当前,我国的营业性仓储面积拥有量估计在13亿平方米以上,其中一半以上是最近几年来的新建仓储设施。展望今后几年,姜超峰认为仓储业的投资仍会增加,因为我国仓储业投资欠账过多,加上城市扩张过快,老仓储设施被驱赶出城,新建仓储设施要逐步到位。在这个过程中,业外资本将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出现。

此外,仓储业的新投资机也会出现在一些新的功能上,比如生产供应功能、城市服务功能、蓄水池功能、货物集散功能、库存管理功能、应急储备功能等,这些新增的功能性机会,给仓储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仓储业投资者必须适应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需要,必须在重资产整合后继续加大轻资产的投入力度,解决好功能不齐全、设备不配套、作业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在仓储业新的投资战略中,必须结合城市物流、农业物流、工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商物流、金融物流、冷链物流等相互融合的问题,因为未来的仓储业投资必须考虑建设与营运同步实施的问题。资本完成并购任务后,还必须持续投入各种跨界业务,这就要求投资者除了培养专业的资本经营队伍外,还必须培养或引进更多的专业物流专业人才。

实际上,人才问题这也是个老问题,包括仓储业在内,为什么近年来外资进入中国的物流地产开发如探囊取物?关键不在于他们拥有多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优势,而在于有一大批既善于资本经营,又懂得物流基本知识,并具备各种物流项目经验积累的复合型人才。

不管怎么说,在仓储业发展前景被看好的今天,其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新问题,需要投资企业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物流业不同于别的投资领域,除了看到投资机会,还必须了解物流特点,学习物流知识,懂得物流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