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十日(6):换锁的田师


昆明十日(6):换锁的田师

20161230日。

姓氏后面加个“师”,是昆明人对他人的尊称。“赵师”相当于北方人说的“赵师傅”。“师傅”有工匠的意思,不是那么中听;“师”可以是“师傅”,可以是“老师”,或者其他别的什么“师”,总之就是尊称,说起来要好听一些。我原先以为“师”可能还有身份的意味,也就是说“师”专指那些专业的,或者有身份的人。后来发现这种认识错了。“师”就是一单纯的尊称,对象可以是政府官员,也可以是农民大哥。我听小姨对人的称呼,公司经理,政府局长,看门大哥,扫地阿姨,一律都叫“师”。我被人叫做“赵师”的时候,还想当然以为是“老师”的“老”字被省略了,其实对方并不知道也不在意我的老师身份。

我是从中介热心的小朋友那里得到换锁的黄师傅的电话的。那天交了钥匙之后,我就给黄师傅打电话过去;在房间里等了半个小时,黄师傅就过来了,带着他女朋友,还带了三种三个档次的锁芯。小黄师傅应该是比较专业的,他的介绍没有什么水分。对我这样的外行而言,什么档次或者品牌或者质量,都没有任何概念;唯一能够留意的,也就是价格了。小黄说:“看来你是新搬进来的租户,我建议你使用中等档次的,三百多一点。也是名牌,质量也不错。一百多的就不要了,不太安全。最好这种也不合算,要将近五百。”听小黄说话,感觉是四川人。我的印象里,四川人大多勤劳、踏实、守信、可靠。在全国各地旅行,我最放心最有好感就是四川人。一打听,小黄果然是四川万州的。最后还是要了最好——价钱最贵——那种,不过价钱从480讲到了420。我知道还可以讲下去一点,不过,看在小黄踏实可爱的份上,就不好压缩他的利润空间了。换好锁芯之后,小黄将一张名片贴在门里侧的一角,说他还可以修电器,修水箱等等,如果有需要,就打电话。我看那名片上写的是“黄师”两个字,就跟小黄开玩笑说,你的名字叫“黄师”,跟“黄帅”只差一点点。小黄憨厚地说,不是不是,昆明人称呼人习惯在姓名之后加个“师”。

第二天我打扫卫生的时候,才发现有两道门的锁舌掉了,门倒是安然无损。这说明了几个问题:1,门的质量确实不错。老C一再说他的门很好,每扇门要五千块,此说应该不虚;2,锁的质量不行;3,原来那家人可能存在家暴现象。我打电话过去给黄师,要他过来换锁舌。一会儿小黄就过来了。将旧锁打开,仔细检查,说换两把锁的锁舌,要100块。我完全不了解行情,要是他要一把锁100块,我也不会反对的。那个小区因为住的大多是拆迁户,钱又多来得不辛苦,挥霍惯了,什么东西都很贵。黄师给我提供的换锁服务,我认为是物美价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