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浪打龍應台
臺灣前官員的文化人龍應台在港大演講中發起互動被"我的祖國"唱起而不得不違心的笑'容。後續臺灣回應一片凌亂不堪。本來輕鬆愉快的演講,純粹是為了闡述生活的意義,卻被大陸和香港聽眾由衷的唱響我的祖國所感染。臺灣有"台獨"執政,香港卻沒有"港獨"的土壤。也許龍應台不應去香港,因為她不叫龍應港,也不叫龍應華。
龍應台回台後回應了歌曲內容的自己看法,基本上牛唇不對馬嘴,這是個重要的信息。她的本意是希望引出自己年輕時影響最深的"綠島小夜曲",闡述自己呃的文化理念。由此可見,龍應台是個人自由化身的思想傾向。估計,臺灣人在國民黨剛到臺灣的軍統時期,已經無心戀戰人人在追求西方自由。
折射出臺灣大部分人都是龍應台這種有西方自由主義情懷。一方面希望脫離軍統的個人自由;另一方面喜歡上美國的思想自由。我們可以看出臺灣並不是國民黨到台灣後一直在謀劃反攻大陸,而是靈魂出壳去了美國。
龍應台的港大遭遇是臺灣主流思想自由的自戀,感覺衣缽了西方思想而與香港自由土壤可以發揮影響力。沒有想到的是香港雖說被英國管理一百年,卻始終是中國情懷;而屬於一個中國的臺灣卻無聊的在思想上跟風了美國。
民進黨並非政黨。陳水扁是民進黨街頭政治抗爭的優秀代表,雖然他個人誠信破產。但是決定民進黨是有些人為了個人自由和實現夢想成為權力組織的有力爭奪者,這種建立在個人主義和西方自由主義的工具性組織。民進黨在這個問題上,和日本安倍一個套路:把大陸崛起作為謀取利益的基石。
作為台灣乃至兩岸三地的文化名人,龍應台對遭遇的反應,反映出臺灣人對大陸的了解太淺薄。她幾乎不知道"我的祖國"的政治含義以及它在大陸的地位,從她的回應可以看出。她喜歡和被影響最深的"綠島小夜曲"把她定格在臺灣人的掙扎之中。如今,又面臨大陸對台灣收復的新的文化的影響,中國在影響世界。現在的"一条大河"變成臺灣海峽,現在的"稻花"已經是中國世界影響力的點點滴滴。
由此可見,文化統一臺灣的客觀性是:包容臺灣掙脫軍統和一廂情願的走進西方自由主義的那種清新的感受。
張海勤 2017_1_21#0738於廣州。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