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支付宝的集五福2.0版上线了,相比去年,据说这次难度降低了不少,因为周边很多人都已经集齐了。虽然集齐的人并没有那么想象中的兴奋,但丝毫不能阻止我们的集卡热情。
经常看身边的人,每天拿出手机扫来扫去,我好奇的问下,结果被鄙视了,感觉这次支付宝的活跃度应该可以媲美微信了,不过当我了解游戏规则后,我又开始困惑了,这种游戏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愿意玩?
一开始我认为玩这个游戏的人,一定是被那2亿奖金所吸引,但后来感觉不对,因为身边很多富裕阶层也玩得不亦乐乎,我忽然想起一个小故事,媳妇找老公要敬业福,老公直接发了个一万的红包,对媳妇说:“别集了,拿去花吧!”老婆很开心,在朋友圈晒了红包图,然后接着找闺蜜换福去了!
支付宝的集福是不是抓住了中国人的某种人性,还记得十年前那个风靡火爆的偷菜游戏吧,有多少人是半夜定闹钟偷菜的,而这款游戏的创始人是一家“五分钟”的创业公司,但当腾讯要引入游戏时,和该公司提出了三种合作方式,第一是购买代理权,第二是全部按照收入比例分成,第三是承诺保底收入。结果这家“五分钟”公司选择了最为保险的第三种方案,后来五分钟公司的创始人郜韶飞说,这是他一生中犯的最大错误,因为游戏实在是太火了。连游戏的创始人对自己的游戏都信心不够,但现在回看一下,游戏确实亮点不多,但它却真实的火了一把,并且火到能永载史册,我们是否能从中感觉到点什么呢!
无论是一款游戏、一个活动还是一个方案,从来都是靠用户的使用结果来评价的,但这又是一个非常悲哀的模式,因为你必须符合当下潜在客户的心智要求,太高了或太低了都不行,想想被人吐槽的抗日神剧,或者无所不在的美女直播,真不能怪这些内容提供方,他们只是最大限度的迎合了市场需求。
就好比很多人说,现在今日头条内容太LOW,假如你看到的内容非常LOW,那只能证明你自己本身就很LOW,因为它的模式是完全迎合大众需求的,当多数用户对某种内容非常感兴趣时,今日头条的推荐机制就会持续且大量的推送同类内容,这种结果会使得内容生产方大量提供该内容,头条更卖力推荐,循环展示的结果,就是最终呈现出来的画面,它只是我们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而已!
由此可见,中国人心智普遍是偏低的,试想下,那些集赞活动、转发活动、集卡活动曾经风起云涌,而这类活动的内核是商家的病毒营销需求,而这一模式的逻辑成立,一定是需要我们通过从自己的熟人下手的。本质上看,这和传销没有区别,当我们的行为,已经不在意是否浪费周边人时间和精力了,你的心智还能说是健全的吗?再往深处说,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是不会在意所谓的扰民的,各类营销诈骗的从业者可能永远不会失业,为什么?就是因为这种契合度。
商业模式,只会考虑可行性,而且从来都是迎合需求,这是合理的也是正确的,但我们看到太多真实的一面时,除了感到震撼也就只能接着震撼了!说了这么多,我发现我也缺敬业福,谁能给我来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