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南北盘江区域性布依文化生态保护


  略论南北盘江区域性布依文化生态保护  贺明勇  布依文化是中华文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区域性布依文化生态。为了弘扬、传承布依族人民薪火相传的布依文化,培育区域性布依文化产业生长点,促进布依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特提出如下浅见,望方家批评指正。

  一、 区域性布依文化的界定黔西南州是一个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州,布依族人口分布在全州各县,但局部区域相对集中,这就形成了区域性的文化生态特征。本方案中“区域性布依族文化”是指黔西南州境内的册亨、望谟整个县域以及安龙、贞丰的部分乡镇。这一区域从语言、服饰、民居、风俗等基本相近,其文化具有多样性又具有同一性。由于地理环境、地貌特征等较为相似,布依文化代代相传,逐步形成了自然生长的“文化生态”系统。

  二、 区域性布依文化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由于市场经济和当代流行文化的冲击,布依族文化生态将面临危机,布依文化在逐步消失。就目前而言,最为严重的是在个别布依族大县,布依族民居几乎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毫无特征、缺少文化内涵的水泥平房。布依族语言的消失速度加快。长此以往,布依族文化这一优秀的文化瑰宝将不复存在,将是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不可挽回损失。因此,采取有力措施,对布依文化进行保护,势在必行。

  三、 布依文化生态的保护内容布依族文化内容丰富,布依文化生态保护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体保护内容1、布依语。语言是一个民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布依族语言历史悠久,表达细致入微,能够表达布依族人民丰富细腻含蓄的情感,表现力强。长期以来,布依族被认为是没有文字的民族,2009年,国务院批准荔波县申报以布依族古文字书写的经书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至此,布依族被认定为中国具有自己文字的第十七个少数民族。在本区域内,部分县如册亨、望谟布依族95%以上说日常均说布依族话,但由于打工潮等的影响,语言环境的变迁,青年一代说布依族话的人数在逐渐减少。

   2、布依服饰。区域内各县布依族服饰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其中以册亨为代表的服饰最为多样化,是传承最好的布依传统工艺之一。也是布依族唯一能在市场上最为活跃的产品。

   3、布依民居。布依族民居为典型的杆栏式建筑,是适宜于布依族地区所处的自然环境的一种建筑样式。其制作工艺、风水等都有所讲究,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由于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缺少对布依族文化的保护。大片布依族民居遭到破坏。布依民居保存下来的已经为数不多,急需加以保护,在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加强引导,突出布依民族特色。

  4、传统节日。布依族节日众多,从一月到十二月,几乎每月都有节日:“过大年”、“正月十五”、“过了年”、“三月三”、“四月八”、到“六月六”、“七月半”、“摘刀粑”等等,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文化和习俗,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5、布依风俗。布依族具有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在生产生活乃至婚丧嫁娶、生儿育女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但随着时代变迁,一些习俗已经面临消失,如婚姻习俗等。布依族风俗中至今沿袭的树神崇拜、社神崇拜、山神崇拜等反应了布依族先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布依族的禁忌等也反映了布依族地区的民风民俗。

  6、民族古籍。布依族古籍除了碑刻、匾牌、字画等以外,主要是民间收藏的大量经书即布依摩经。布依族摩经记录着布依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朴实哲学、心理学等,是神秘的布依文化宝库。

  7、民间工艺。布依族心灵手巧。布依族民间工艺有刺绣、印花、蜡染、纺纱织布以及造纸、制香、木雕、石雕等等,丰富多彩。

  8、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是布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布依族文学主要是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布依族生活追求闲适,在民间自古以来喜爱“摆白”即讲故事,于是就产生了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最著名的有《甲金的故事》、《查郎与白妹》等,这些故事通过口口相传保存至今,但由于“摆白”这一习俗在现代生活中已被影视和网络等所取代。除了收集在文本中的以外,随着一批熟知故事的老人的去世,将不复存在。

   二是民间歌谣。布依族民间歌谣主要有古歌、情歌、山歌、婚宴歌、酒礼歌、童谣等等,这些歌谣主要通过口头传播,目前,大部分歌谣面临失传的危险。如布依族童谣,布依古歌几乎失传,如婚宴歌能够知晓的人几乎屈指可数。布依童谣在大部分地区基本消失。

  三是布依戏剧。布依戏是发源于南盘江畔的一个戏种,它吸收了壮戏以及其它戏剧的营养,经过布依人民的创造,已经成为具有浓郁的布依特色的一种戏剧形式,至今已在南盘江畔布依族地区广为流传。布依戏分为传统剧目、移植剧目和现代剧目。如《薛金山下山救父》、《罗细杏》、《金竹情》等,在南北盘江畔广为流传。每逢春节和重大的民族节庆,布依族寨子都要演布依戏,有的甚至通宵达旦,一演就是三两天。观众大都为布依族村民,如痴如醉,乐此不疲。

  除此之外,还有发源于册亨板万的布依哑面戏,该戏的故事起源于该村。通过用肢体语言讲述一个穷姑爷祭祀的故事,表达布依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表演过程中有有许多诙谐的肢体动作,被省内专家称为“东方的情景剧”。

  四是布依族器乐。布依族乐器具有勒浪、勒优、唢呐、牛股胡、葫芦胡、月琴、箫筒、木叶、等等。

  布依族最著名的用于喜庆的音乐——“八音”古乐,是用布依族乐曲演奏的一种古老的音乐,被称为天籁之音。祭祀用的以唢呐为主的称为八仙古乐,是为了祭祀死者的一种庄重而古老的音乐。除此之外,还有用布依乐器即兴演奏的小打音乐。

  五是布依曲艺。布依曲艺布依语叫“戈比戈问”,意即说说唱唱的意思,布依族说唱具有丰富的内容,可以讲述历史、故事传说等等。布依族摩经基本用说唱的形式由摩公念唱。

  六是布依舞蹈。布依族舞蹈有转场舞、竹鼓舞、簸箕舞、刷把舞等,大都与生活用具和劳动场景有关。布依族转场舞可以称之为布依族的狂欢舞,节奏欢快而奔放,显示出布依族追求幸福、团结和谐的理念。

  七是布依诗歌。布依族诗歌大多为古老的叙事长诗,一般记录在摩经当中,如《王玉莲》、《汉皇和祖皇》等,也有部分通过民间口头流传下来。

  9、布依体育。布依族体育有打秋、打桐棍、踩高跷、坐风车以及踢毽子、打糠包等。一般在逢年过节时开展活动。

  10、布依美食。布依族菜肴浓厚的地域色彩,有狗肉宴、干锅全牛、脆皮猪肉、白砍鸡、白砍鸭、鸡八块、水煮鱼、虾巴虫、蜂蛹等,小吃方面有糍粑、褡裢粑、花糯米、牛打滚、粽粑等均深受人们喜爱。

  (二)各功能区重点保护建设项目1、区域内布依文化功能建设划分根据区域内布依文化资源状况,布依文化生态保护重点功能建设项目为:

  册亨:

  ①布依戏剧(含哑面戏):服装、道具、以及布依戏院和演出出队伍建设;

  ②布依族乐器及布依族音乐(八音、小打音乐等)传承及队伍建设;

  ③布依舞蹈:嘞乌(转场舞)、竹鼓舞传承和布依族戏剧舞蹈之乡打造;

  ④布依族摩经:藏经阁建设以及翻译整理出版工程;

  ⑤布依民居:布依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标志性典型布依族村寨建设;

  ⑥布依文化生态园建设;

  ⑦布依族体育训练基地建设;

  ⑧布依服饰及传统手工艺产业开发;

  ⑨布依族“三月三”“十月八”(习粑热)传统节日传承和打造;

  ⑩布依民族旅游景点开发。

  望谟:

  ①布依城建设;

  ②布依族语言培训基地建设;

  ③布依族影视基地建设;

  ④布依族民居及布依族传统公共设施(粮仓、凉亭)修复与保护;

  ⑤布依族情歌、布依族古歌传承;

  ⑥布依族“三月三”节日文化传承;

  ⑦布依族纺织工艺开发;

  ⑧布依民歌之乡打造;

  ⑨布依旅游景点开发。

  贞丰:

  ①“六月六”节日文化传承;

  ②布依族传统美食开发;

  ③布依族乡村旅游建设与开发;

  ④布依民居保护与改造;

  ⑤布依演出团体建设。

  安龙:

  ①布依族历史教育基地和王囊仙故居打造;

  ②布依族传统村落文化旅游景点打造;

   ③布依族音乐之乡——竜堡旅游项目开发;

   ④布依族风光风俗旅游景点打造。

  四、 区域性布依族文化生态保护的目标和原则区域性布依族文化生态保护的目的在于加强和巩固布依文化生态系统,促进布依族文化可持续、良性化发展和繁荣,因此其保护的目标为:

  (一) 近期目标 通过挖掘打造,在三五年内,布依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一些濒临消失的文化遗产得以抢救,在语言、民居、服饰等明显的民族标志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有共同供认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成果。

   (二)远期目标用五到十年时间,使本区域内布依文化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布依特色得到显著发挥,民风民俗更加浓郁,布依文化得以传承、繁荣和发展。保护区域成为国内外民族旅游的目的地之一。

  (二) 保护原则 区域性布依文化生态保护的目的在于通过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促进区域性布依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优势互补原则。由于布依族文化的多样性,区域内各县在布依文化项目上各自有自己的优势。如望谟在布依语言传承方面,册亨在打造布依戏方面,均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各县需要互通有无,相互补充。

   2、资源共享原则。各县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可以整合资源共同打造。如在演员的选拔等方面就可以在区域内拓宽视野,集中优势兵力,避免各自为政。

   3、彰显特色原则。一是要彰显本区域的布依文化特色。使之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布依文化色彩。二是要彰显区域内各县自身独具的特色,使之不为共性所淹没。强调布依文化成果的唯一性。

  五、保护措施(一)组织保障1、成立“黔西南州区域性布依文化生态保护协调指导组”。负责统一指导、协调相关保护工作。组长由州政府分管文化的副州长担任。副组长由州民宗委、州文化局、州文联等有关领导和相关县政府领导组成。成员为相关县民宗局、文体广旅局、文联等负责同志组成。

  2、成立“黔西南州区域性布依文化生态保护专家组”。负责对该区域布依文化生态“把脉”、“诊断”、指导和参与决策。专家组成员由热爱掌握布依族文化的知名人士和布依学会专家组成。

  3、成立“黔西南州区域性布依文化产业开发中心”,负责整个区域的文化产业开发。

  (二)制度保障1、建立“区域性布依文化生态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对布依文化保护的项目进行研究和决策。

  2、建立“区域性布依文化生态保护促进协作会议制度”,分别轮流在四个县举行。总结布依文化生态保护经验,对落实不力、布依族文化生态遭到破坏的地方进行批评,促其整改。对需要进行合作的项目进行协作。

  (三)经费保障建立区域性布依文化生态保护基金。争取省政府及文化、民宗等部门扶持。同时由州人民政府及州人大进行督促,将保护基金列入州、县级财政预算。州人民政府列入的保护经费,用于对工作开展扎实,取得明显效果的县实行“以奖代补”,进行奖励。

  (四) 战略措施根据本区域布依文化生态现状,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保持“水土”、培肥“地力”——夯实布依文化之根本。

  大力开展全民性的布依文化教育。一是创办布依文化教育学校,系统传承布依文化。二是在各种小学开设布依文化课使布依文化艺术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布依族地区的学校办出具有布依民族特色的学校。三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农村、机关、学校和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布依民间文艺活动。以形成浓厚的布依民族文化氛围。四是大力培养布依文艺骨干和布依文化乡土人才。五是对布依民间文艺团体如布依戏队等给以扶持。六是对一些濒危的布依文化类别如布依族古文字等进行挖掘和抢救,避免民族文化因子的丢失。

  (二)“阳光政策”——建立布依文化生长机制。

  布依文化要发展。除了落实党的民族文化政策外,要建立“阳光政策”,创造布依文化发展的“小气候”。一是建立布依文化艺术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布依文化传承人可以评定相应的技术职称,在经济待遇上给以一定的补助,如可享受村干部待遇等,贡献突出的,给以重奖。二是尊重民族习俗,鼓励和支持乡村办“节”,以弘扬和传承布依族节日文化。三是政府引导,定期举办各种布依文化艺术活动或赛事,建立人才成长的机制和导向,发现和培养布依文化艺术新人。

  (三)挖掘与抢救——建立布依文化生态保护区。

  在布依文化元素面临丢失的濒危状况下,挖掘和抢救布依文化迫在眉睫,把本区域建成“布依文化生态保护区”,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开展布依文化普查,掌握布依文化生态状况。全面掌握布依文化“现生态”状况。以利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抢救和保护、传承。第二,做好关于保护布依文化的专项规划,从一个村寨一个村寨做起,制定布依族文化保护措施及相关优惠政策,联合制定《布依文化保护条例》,对布依文化提供政策法规保障。第三,以布依文化积聚点为核心,逐级建立若干个独具特色的布依文化保护村寨、乡镇,如布依古文字保护村寨,布依戏保护乡镇等等。第四,在布依族聚居的地区打造布依族文化生态县,如册亨、望谟布依文化生态县等,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建立各具特色的布依文化生态县。从而打造“区域性布依文化生态保护区”,争取国家项目援助等支持。

  (四)和谐共生——重建可持续发展的布依文化生态系统。

  重建布依文化生态系统。

  1、 培育民族文化生长点。

  培育布依文化生长点,使之科学、持续地传承和发展,必须切合当下布依人民乃至社会的需求,创造出独具本民族特色而又适合当代人们需要的文化产品。其次,提高对布依文化价值的再认识,从世界文化当代视野重新审视布依文化,发现布依文化的价值所在,以增强创造布依文化产品的热情和动力。第三,探索布依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路子,发展布依文化产业,以增强布依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2、营造和优化布依文化生存发展环境。一是营造一个尊重布依文化,崇尚布依文化的“软环境”。首先,作为布依族自身应树立民族自豪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弘扬和传承布依文化。其次,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民族文化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二是保护和优化布依族聚居地的自然环境。布依文化与布依族的生存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若这一环境遭受过度的开发和破坏,那么,布依文化将无所依附。因此,在经济建建设中,必须立足于布依文化,保护和优化布依族的生存环境。三是优化布依文化的政策环境,在保护好布依文化遗产的同时,引导和促进布依文化健康发展。四是处理好布依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促进布依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五是处理好布依文化与旅游、布依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布依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路子。六是处理好布依文化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