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盛东:养老金首个资金入市打响,后市能看到希望吗?


  养老金和房地产一直是老百姓心中的一块大病,日前,养老金入市终于打响第一炮。据悉,2017年1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正式签订《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成为国务院出台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后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拟定第一个签约的省份。签约后,广西将先后有400亿资金委托投资。这标志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首个省级养老金委托投资合同落地


  2016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在北京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签订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成为国务院出台实施《办法》后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拟定首批签约省份中的第一家。

          

  据悉,2016年10月,人社部方面表示,将启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组织第一批委托省份与社保基金会签订合同,公告第一批养老基金管理机构。随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先后公布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托管机构名单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评审结果。而本次广西壮族自治区签订《投资合同》,意味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金投资运营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根据《办法》规定,由省级政府将各地可投资的养老基金归集到省级社会保障专户,统一委托给国务院授权的养老基金管理机构进行投资运营。


  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社厅、财政厅联合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动态测算。在摸清全区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的底数基础上,统筹考虑广西经济发展、就业状况、参保人数变化和缴费基数的变动、退休人员待遇调整、财政补助以及政策变更等具体因素,对有关数据、收入支出、风险防控等进行了反复演算,对各种不可预见的情形也进行了分析评估,最终提出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的基金规模为400亿元、采用保底收益方式投资运营5年的建议。


  广西400亿养老金入市开始读秒

             

  有人称,广西壮族自治区能拿出400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上交中央托管,这是令人振奋的消息,也很出人意料。那么,东部地区各省基金结余可能会更乐观一些。盛东表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广大群众的“养命钱”,也是重要的公共基金。在继续加强基金管理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开展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有利于实现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缓解养老基金压力、确保社保制度可持续。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养老保险基金规模相对较小,根据规定以委托投资方式实现保值增值的需求比发达省份更为迫切。


  盛东认为,委托投资运营的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取决于地方养老保险基金归集能力与预留基金备付金规模两大因素。而按照《办法》规定,这次进入股市的资金最多达120亿元,由于在实际运营中,养老基金进入股市的资金规模和时点,不是由政府直接操作,而是由授权受托的市场机构具体运作,而且也不可能很快达到投资比例上限,因此,对市场影响有限,但2017年伴随着更多批次的委托省市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订合同,养老基金增量资金逐步注入A股市场,有望打开A股市场的上升空间。

          

  另一方面,有人预测,我国养老金资产5年后有望接近10万亿元。由于我国基本养老金5年后预计将达到3万亿元,企业年金快速增长有望达到2万亿元,职业年金已经启动,职业年金对象包括政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共计4000多万人,职业年金增长率会很快;全国社保基金目前接近2万亿元,5年后有望达到3万亿元。因此,整体来看,5年后全国养老金资产有可能达到10万亿元。


  但盛东表示,目前我国养老金融行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与美国以及经合组织(OECD)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个市场确实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此外,目前存在养老金融专业人才数量明显不足、养老金融专业人员在资产管理人员当中处于弱势地位、养老金融专业队伍稳定性非常差等问题。盛东认为,应该加大基础人才培养,完善养老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员工持股的机制,给员工提供长期激励。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国家的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实际上,养老金融是最有效的能够推动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