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全世界只赞扬而不是学习我们?


 为何全世界只赞扬而不是学习我们?

--------一位城市建设的大学老师用我们国内没有城市进入全球化城市的解释!

汪华斌

这两天陪同一位城市建设的老师去朋友的生态园规划,在闲暇我们就谈起了我们今天社会的成绩斐然;连我们自己听了都兴奋。于是我就问这位老师,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经济高涨;而且也知道对世界的贡献,但就是没有一个国家学习中国经验;这好像是矛盾的呀。这位老师就给我谈起了全球化城市,他说这就是世界经验与中国特色的不同。这位老师说国际大都市是很多城市追逐的目标,但却是一个不容易实现的目标。因为国际大都市除了需要有强劲实力之外,更要有足够的全球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却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时间的沉淀;所以全球化城市实际是一个漫长的沉淀过程。正因为如此,2017年全球实力城市指数依次为:伦敦、纽约、东京、巴黎、新加坡、首尔、阿姆斯特丹、柏林、中国香港、悉尼等排名前十。因为全球化城市不仅仅看重城市的强大商业环境,还重视能提升生活品质的其他方面;如高品质住宅、多元文化和零售设施、无压力的交通网络和丰富的自然环境等。我说我孤陋寡闻,因为经济效益最好的应该是我们的北京与上海呀;为何我们这经济高涨的社会而且还是快速城市化的社会,竟然没有一个城市能是全球化城市。

这位老师说当年英国等西方国家因为工业化的快速膨胀,结果城市不断扩大;但人家没有为城市化而加速步伐,反而是在繁荣壮大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而不断克服原来的不足;从而增强城市的整体磁力,吸引全球的人才和投资。正因为如此,西方国家的城市发展没有同质化;全部是个性化的产业与地理环境的结合。然而我们的城市化刚好走的是经济学家凯恩斯发明的挖坑理论,即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政府不要作别的就直接把工人请来挖坑就行了;供吃供住。政府的钱花出去了,也就产生了消费;经济自然也就好了。正因为如此,前些年我们社会到处是房地产;所以农村与城市连成一片了。现在控制房地产,于是政府投资基本建设又成为了GDP的主旋律。在这样的千篇一律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所有的城市全部同质化了;除了设计城市的地标式建筑的不同外,剩下的东南西北全部一模一样。在这样的快速的大手笔的投资规划及进程中,最遭殃的就是我们社会拥有几千年的资源被快速的变成钱了;因为改革开放这不到三十年的资源变现已经使我们社会没有资源了。然而我们的新一轮投资潮竟然如同台风那样快速的形成,到处都是城市投资千亿修地铁与造人工湖。在这样的快速膨胀中,我们的任何城市不仅没有制造业的繁荣昌盛;到处是商业网与基本建设的莺歌燕舞。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发达;但同时却是堵塞的越来越严重。到处是花大价钱修建的湖光山色,但同时却是我们的空气质量却是越来越差。

是啊!通过我们的媒体披露的“开封重造‘汴京’”、“湖南复制凤凰古城”到西安“造湖运动”等,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的聚焦于城市建设的复城、复湖等复古“大跃进”;因为大家都在争先恐后中通过对城市不间断挖坑去验证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挖坑理论”。更可悲的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制造业竟然是越来越萎缩了;如我们武汉市的武钢在国际钢铁大好形势下竟然垮了,于是几十万人被迫转岗从事商业或服务业;因为我们改革开放后的普遍规律就是下岗给你发营业执照,从而全面鼓励造原子弹的人下岗去卖茶叶蛋。现在更是多了一条途径,那就是下岗后去“挖坑”;更多的在“挖坑”的驱使下,再被个人利益诱惑去自投“破窗理论”的罗网。

原来“破窗理论”也称为“破窗谬论”,是一个名叫黑兹利特的学者根据“挖坑理论”提出的。他说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如果一个小孩打破了面包店的窗户,那么面包店的老板就不得不拿出钱来安装玻璃;这样玻璃工人和木匠就有活干了,接下来就会使伐木场和玻璃工厂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破窗理论”看似符合逻辑,事实上却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面包店老板原本不打算花掉这些钱;如果老板用于安装玻璃的钱是打算购买面粉的,那么装了玻璃就没钱买面粉;面粉厂工人就失去了一部分收入,正好与玻璃工人增加的收入相互抵消;后面的推论自然无法成立。因此自然灾害和人为去破坏生态环境可以起到推动经济之言,显然违背了经济和自然发展规律;证明“破窗理论”是及其荒谬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日本早就提出了“GDP质量”的理论,从而用高质量的“GDP”指引社会文明发展;这也是日本经济始终名列前茅的原因。

在我们全社会莺歌燕舞之时,不少地方已经开始进入萧条;这就是“前人犯错,后人买单”的自然规律。如我们现在这代人将土地全部卖了,于是大家高高在上地分钱;可是后代呢?因为我们是从上一代手里接过的土地呀,难道土地在我们这一代消失是历史性成功吗?就如同我原来的文章写过我老家的事,一个小山村土改时也就是说是我们当地最高的;于是1958年修建水库,我们村的队长为了入党捐献出去了120亩;再后来分田到户,远处的土地没有人愿意去种;于是被这附近的村民耕种了。谁知后来征用,人家只与种地的人谈赔偿;结果这100多亩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再后来是各家各户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做房子,于是又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上百亩。在这样的消失中,这当代人手上就流失了近300亩;这难道就是我们那守田地的乡亲们的功劳吗?

是啊!全世界都知道今天的中国繁荣是建立在后人埋单的前提上,所以人家不走这“前人受益而要后人牺牲”的中国特色;但大家却又争先恐后地需要中国这样的繁荣而对世界作贡献,所以全世界只对中国赞扬而决不会学习中国的经验;这就是清醒的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