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打造承德生态产业基地的路径思考
胡占华 伊静
党的十九大确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产品需要,是经济发展和人民追求更高质量生活水平的必然。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生态产业化;所谓“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就是产业生态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留得绿水青山在不怕没钱赚。承德拥有富足的生态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打造生态产业基地奠定条件基础,当前初具生态产业规模的承德迎来跨越发展新机遇,打造承德生态产业基地涉及生态产业组织、生态农林牧副产品、生态大健康养老养生与休闲运动、生态旅游、生态资源补偿与生态资源交易、基于平台经济的定制化生态产品与服务等多层面多产业链多环节问题。
一、承德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现状概况
承德有耕地602万亩,林地3360万亩,草场2700万亩,有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四大水系,年均自生水量37.6亿立方米,密云水库56.7%的水来自承德,潘家口水库则有93.4%的水来自承德,每年为京津供水22亿立方米,是京津重要水源地;全市有森林公园23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4个,湿地公园20个,林地面积占京津冀三省市的36%,森林覆盖率达到56.7%;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60天,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43微克。目前承德正致力于打造的绿色产业有:旅游服务业、精益农业绿色有机农产品养老养生健康食品产业、矿泉水和健康饮品生态酒产业、影视分基地等文化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绿色大数据产业,钒钛新材料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生命科学大健康养老养生服务及运动休闲产业,特色清洁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产业,绿色矿山。
二、打造承德生态产业基地的意义
打造承德生态产业基地既是实践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承德更好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变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为生态产业基地生态商品和生态服务产业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就业,进而促进生态经济持续健康循环发展,解决承德经济产业结构问题和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打造生态产业基地是转型升级扩大开放广度、深度与老百姓收入提高以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
三、 打造承德生态产业基地的路径
路线是纲、纲举目张,打造承德生态产业基地经营思想与发展目标一经确定,接下来就是如何实现经营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承德生态产业基地的经营思想与目标
承德生态产业基地的经营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标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建设全国知名生态城市和生态产业基地。
(二)承德生态产业基地实现目标的路径
大力发展生态+组织与生态+产业,积极争取国家生态补偿政策是承德生态产业基地实现目标的路径。打造生态产业基地是转型升级扩大开放广度、深度与老百姓收入提高以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下图说明人均收入提高以后老百姓对生态产品与生态服务的需要之间关系以及产业业态与生态之间的关系。
1、承德生态城市、生态特色小镇、生态社区、生态乡村、生态产业园建设
生态绿色是城市永续发展的根基。将生态经济与城市规划有机融合,通过发展生态经济,达到生态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融合,打造生态环经济升级版,走具有承德特色的生态经济支撑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共赢, 形成生态城市、生态特色小镇、生态社区、生态乡村、生态产业园区、生态企业、生态产业、生态产品与生态服务支撑的城市体系和产业体系、产品服务体系。
(1)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最终实现城市生态经济的最优化。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绿色产业、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生态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形成生态城市、生态特色小镇、生态社区、生态乡村、生态产业园区、生态企业、生态产业、生态产品与生态服务支撑的城市体系和产业体系、产品服务体系。
(2)生态特色小镇
生态特色小镇建设要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特色:当前生态特色小镇要把握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渗透发展的趋势,把握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把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把握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生态+产业、文化+产业等产业定位精准。产业向做特、做精、做强发展。形成产业发展环境良好,产业、投资、人才、服务等要素集聚度较高的特色生态小镇。通过产业发展,小镇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明显增强,带动农村发展效果明显。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整体格局和风貌具有典型特征,路网合理,建设高度和密度适宜,建筑彰显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店铺布局有管控,镇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土地利用集约节约,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突出。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得到充分挖掘、整理、记录,历史文化遗存得到良好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基础设施完善,自来水符合卫生标准,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道路交通停车设施完善便捷,绿化覆盖率较高,防洪、排涝、消防等各类防灾设施符合标准。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服务覆盖农村地区。
(3)生态社区与生态乡村
生态社区主要注重人居环境的生态宜居和居民的生态环保生活理念和消费理念。生态乡村与生态社区一样注重人居环境的生态宜居和居民的生态环保生活理念和消费理念。同时注重解决生态乡村的清洁能源利用和垃圾处理。
(4)生态产业园区
生态产业园(Eco-industrial Park, EIP)是一个商业社区,
企业之间通过物料、能源、水等物质的共享与协作,获得环境和经济绩效,生态产业园与传统的工业园区不同,要考虑产业间相互协作问题,更要考虑这种协作的成本问题,生态产业园规划由于集成化的管理、协作和生产,生态产业园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模式,而且具有非常高的生产效率,生态产业园通过工艺改革、产品创新、功能革新和系统更新可分别提高生产效率。
客观承认承德在主城区已经基本成型生态绿化空间格局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规划延伸快速交通到生态良好的生态区扩大居民与游客活动半径,把生态城市、生态特色小镇、生态社区、生态乡村、生态产业园区有机并联串联起来是实现生态城市总体构想的可行举措。
2、承德生态农林牧副产品基地建设
打造承德中国北方绿色生态农林牧副生态产品产业基地涉及如下环节。
(1) 产业链标准化问题
涉及三个层面的内容:外观标准化:随着互联网+推进电子商务普及和国家推行餐桌变革预期,搞电商和餐桌变革供应商,把这一环节前置,在田间地头、产业园内完成分级,这样让消费者拿到农产品的第一刻有良好的整齐划一的体验感,让他们有重复购买的意愿和愿意传播品牌的意愿。 品质标准化:部分高端水果等农林牧副产品,用数字来告诉你不仅质量保证体系可追溯,而且主要指标也有一定标注;营销供应链体系已经进入到顾客体验人性化、消费者主权时代。生产定位标准化:一方面要实现以标准的生产化来推动外观及品质的标准化;另外一方面,要顺应电商和餐桌变革消费者的需求,倒推产业转型,形成新的生产定位标准化,与市场需求同步,顺应以青年群体逐渐成为电商消费主流的市场需求趋势和老龄化市场以养老养生为目的的绿色有机商品需求和儿童以健康成长营养化无公害农林牧副商品需求。
(2) 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可追溯问题
重视食品安全和质量可追溯和市场监管,建立适应电商的安全体系,借助电商平台,打通消费者和生产者直接沟通的有效信息通道,特别是商品质量与服务可追溯体系,原产地和品牌标志生态农林牧副产品进入电商的要出示信用凭证建立消费者信赖体系,通过电商可追溯体系建设倒逼重塑农产品质量体系,以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信任为基础,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和原产地问题,广泛传播农产品地域品牌和原产地保护措施制度。但是应该看到农林牧副产品品牌和原产地问题复杂性在于,一方面要由政府牵头打造承德地域公共生态品牌和原产地监管信誉体系来做基础,另一方面又需要大量市场主体以市场品牌支撑承德生态公共品牌,适应消费者需要,按照市场的逻辑建立农林牧副产品承德生态公共品牌和企业市场品牌双品牌机制和原产地保护监管机制
(3) 生态农林牧副产品产业基地发展的协同协作问题。
打造承德生态农林牧副产品产业基地,必须从供应链到产业链直到价值链全面打通,充分整合内外部资源,政府做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指导作用,但不包办,重点在出政策,补短板,降成本,扶持市场主体,商务、农业、工商、质检、食药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基于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原则搭建平台并积极开放平台,完善供应链体系;传统企业、产业园、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林牧副经营主体,应积极拥抱互联网,加大农业转型升级力度,能自主搞电商的可以积极入驻电商平台,感觉有难度的可以做电商的供应商,按电商要求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新型农民、电商创业者甚至是普通农民,可以借助电商平台、微商渠道等,将农林牧副产品搬到网上拓展销售空间。
3、承德生态大健康养老养生休闲运动基地建设
生命科学大健康产业和养老养生休闲运动产业是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产业,预计到2020年我国这个领域的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承德养老问题本人已经在2016年第二期发表,本文重点论述生态养生与运动休闲大健康产业。发展田园养生、自然生态区养生、生态文化旅游区养生项目,这些项目具有田园风光性、亲近自然生态性、亲近生态文化性、体验享受性特点。田园牧场风光园,以田园风光为背景,以饮食、歌舞、民俗文化等因素为支撑,旅客体验有诗有酒有音乐的田园牧场生态文化生活;中草药种植养生园以草药种植为基础,以中医养生为理念,以承德养生文化为特色,设置养生餐饮、中医理疗等养生项目体验,打造中药养生品牌。有机农业养生园以农业产业化、产品安全化为出发点,以品牌培育为目标,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从耕作、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到收获、农产品加工,全过程有机化流程操作,全产业链节水节能化改进,打造安全农产品养生品牌。养老养生社区:借助良好的田园风光和生态社区,针对广阔的老年康养市场,建设老年人乐意到此观光、体验、交流的生态养老养生社区。生态自然区度假养老养生候鸟式公寓,在生态自然保护区不受影响前提下开发生态自然资源价值,在此基础上,提供各种自然的医疗、预防和健身等服务,形成健康体验中心、康复疗养中心,并配置植物疗养特色园、老年人俱乐部等特色服务区块,为亲近生态自然的群体打造一站式健身疗养基地。主题农庄以一个特色鲜明的主题贯穿农庄,以农业要素为主体和题材,以建筑为核心,辅以花园、果园、田园、菜园、树园、牧园等农业生态环境,主要以为游客提供农事活动体验、农业文化欣赏、居住、游乐、休闲、养生、养老等功能服务为主要目的的一种休闲农业开发模式,可以增加文创农业景观,品尝、购买文创农产品、文创工艺品,体验文创节事活动等文创农业项目。生态文创酒庄,一般主要为红酒庄园,承德也可以拓展到白酒酿造体验酒庄、啤酒自酿体验园。它主要以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为主,并辅以红酒文化体验、展览、销售、休闲度假功能的一种开发模式。生态文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即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主要以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现代农业生产为主,并辅以参观、体验等休闲度假服务,融合文创农业,可以更好的发挥旅游观赏作用。
4、以平台经济为基础发展定制化生态产品与生态服务基地建设
平台经济是以标准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平台为支撑,以顾客为中心的经济。平台既可以是物理平台也可以是数字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基于平台经济的定制化经济发展迅猛也是发展趋势,承德有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定制化生态产品与生态服务发展,比如说以国家倡导饮食营养科学化为契机,发展居家消费与集体消费餐饮食品健康营养型定制化产品和旅游消费健康营养特色型定制化餐饮食品定制化产品;利用承德良好生态环境、养生文化底蕴、承德职业护理院校人力资源为依托,以承德附属医院康复科和市其它医院相关科室与市内外养老服务机构合作,发展各种形式定制化生态康养业;利用承德良好生态环境、文化底蕴和制作成本经济性,承接面向世界的定制化订单式生态影视分基地;利用比邻京津医疗高端资源优势发展承德中西医生态医疗定制化医疗服务等。
5、承德生态资源补偿与生态资源交易示范基地建设
承德每年为京津供水22亿立方米,承德生态资源每年生产大量氧气和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以承德塞罕坝人工林场为例,每年为北京输送水资源1.37亿立方米、产生氧气55万吨、吸收二氧化碳2000-3000万吨按目前碳汇每吨三十元计算,生态效益可观。要利用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深度推进契机做好水权、碳汇交易权等市场补偿机制和有效政府致力于打造生态产业基地行为,形成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生态产业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学良性循环机制,形成政府、市场主体、居民个人各得其所的科学的生态资金社会运动循环系统。
生态资金社会运动图
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生态产品的需要是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到新阶段的历史必然,承德具有打造生态产业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科学把握经营思想,合理设定目标,有效组织生态组织、依据市场配置资源原则和法治原则科学布局生态产业、积极争取生态补偿政策,兢兢业业、锲而不舍,把承德建设成中国知名生态城市和生态产业基地目标一定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