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油菌对MBR 处理石化含油废水的影响


与传统MBR 工艺相比,利用生物强化技术与MBR 相结合工艺能够大幅提高含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生物强化技术可以缩短MBR 的启动时间并可使系统在较高的有毒污染物冲击负荷下稳定运行。冯俊生等构建了超滤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采油废水,进水COD 负荷1.35 kg/(m3·d),系统接种高效除油菌群,稳定运行后COD 负荷为1.83~2.68 kg/(m3·d),COD 去除率94%,油含量去除率95%。雷太平等向常规污泥系统投加高效除油菌以考察
其除油效果,结果表明高效除油菌的投加明显提高了体系的除油效率(由45%提升至87%左右),小试结果显示出水中油含量小于5 mg/L。此外,一些学者对除油菌株去除PAHs 效果及应用范围进行了研究。Xu[20]等从煤气化污水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种高效降解萘的菌株,菌株经鉴定为Streptomyces sp.,研究表明该菌株对萘的耐受浓度为200 mg/L,将菌株投加到处理煤气化污水的MBR 系统,结果显示该菌株对COD 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而对萘的去除效果显著。Ghosh[21]等从处理炼油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能够降解芘的菌株Pseudomonasaeruginosa,研究表明该菌株可将芘作为唯一碳源。同时还有学者研究利用物理诱变除油菌以获得
高效降解石油污染物的菌株。李艳红等利用紫外诱变一株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sp.)的耐盐菌株以选育正突变菌株,试验表明正突变菌株对石油类去除率提高13%,COD 去除率提高17%,同时发现,混合菌对石油类、COD、芳烃类去除率分别为59.5%、65.7%、49.2%,且均高于单一菌株最大去除率。张子间]等利用He-Ne 激光诱变绿针假单胞菌来选育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结果表明,在最佳辐照条件下(辐照功率10 mW,辐照时间10 min),筛选得到绿针假单胞菌的突变菌株PS2 并对其进行摇瓶实验,发现当培养液中柴油含量为0.2%~0.5%
(V/V),温度为30℃左右,pH 为7~8 时,突变菌PS2 对石油烃降解的效率最高。利用微生物强化技术处理含油废水更加经济高效且对环境破坏较小。然而,如何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如何保证其在体系中的持续活性是目前研究除油菌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分子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对除油菌体的降解产物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除油菌的除油机理,从而进一步对石化废水无害化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