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的治理(之二)


(三)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吸呐多余的信用货币
如前所述,在生产力不断进步的条件下,传统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单位商品价值的下降,如果传统行业生产规模不实现有效地扩张,那么,在既定的信用货币供给规模条件下,必然会有一部分信用货币供给出现剩余,而信用货币相对于黄金商品货币所不具备的储存手段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这些剩余的信用货币资金通过投机的方式,来获取以价值增值作为表现形式的另类使用价值。因此,在传统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条件下,如果正确落实剩余信用货币的使用途径,对于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在经济实践中,剩余信用货币的使用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传统行业的生产规模扩张,使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与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之间,保持相对一致;二是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使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与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之间,保持相对一致。而从经济发展实践来看,那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传统行业,其往往是供求基本平衡或供求缺口相对较小的行业,因此,这些行业生产规模扩张在很大程度会受制于其产品的需求空间约束。而新兴产品的需求空间是可以不断扩展的,因此,在信用货币供给规模不变以及传统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影响下,发展新兴行业是实现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与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共同增长的必然选择。从新兴行业的发展路径来看,其一方面表现为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获得发展;另一方面,也表现为通过资本市场的方式获得发展。前者主要表现为多余信用货币直接向新兴行业的转移[1],后者主要表现为通过资本市场投资的方式,间接地实现向新兴行业的转移。从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以金融市场作为表现形式的虚拟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既有信用货币剩余产生作用的必然结果,在传统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导致信用货币供给剩余的条件下,要保持商品价格的相对稳定,促进新兴行业的发展,使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与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保持相对一致,一方面就需要通过发展虚拟经济的方式,发挥虚拟经济对于剩余信用货币的吸呐能力,防止多余信用货币投机于实体经济,造成商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进行有效对接的方式,通过虚拟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其既表现为虚拟经济发展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也表现为新兴产业发展为虚拟经济发展提供以“分红派现”作为表现形式的投资回报。
(四)有效地发挥价格机制对于商品供求的调节作用

如前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一商品的价格变化对于该商品的供给与需求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商品生产成本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一般而言,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作用的结果,而在“逐利”机制作用下,商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获利空间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市场主体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增加价格上涨商品的供给,从而使该商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相对均衡。理论上而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地发挥价格机制对于商品供求的调节作用,必须完善以下外部条件:一是通过建立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变化在商品生产成本相对不变的条件下,准确地反映商品的市场供求变化,从而为市场主体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增加或减少商品的生产规模,提供准确的价格信号;二是通过完善的市场体系建设以及充分发挥自由竞争机制的作用,提高市场主体进行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从而较好地发挥价格变动对于商品需求的调节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当前既要通过完善的市场体系建设以及行业壁垒的清除,加快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效率,还要使所有的市场主体建立市场化的经营约束机制,从而使其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从事生产,使经济运行在更高层次供求均衡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1]从经济发展实践来看,这些多余的信用货币在使用价值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劳动、技术、管理和资源等初始生产要素形态,也可以表现为原材料、设备、基础设施等次级生产要素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