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城市】
敦厚南京 金粉秦淮
江铃 陈柳钦
入朝曲
【南北朝】谢朓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秦淮河桨声灯影,古城都沧海桑田。这里,是南京,一个在岁月风霜洗礼中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城市。穿过千年时光,它荡漾着古色古香的过往情怀,又呼吸着时髦现代的新鲜空气。处在南北咽喉,它既有北国的大气豪迈,又有南疆的细腻温柔。它是独一无二的南京,一个多姿多彩的城市。
敦厚,古都风貌
古都南京,钟灵毓秀,久有六朝金粉之说。它是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的都城。后来又有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建都于此,遂有十朝都会的美誉。南京处处有古迹,朱自清说:“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行走在南京,就如同行走在千年的历史长廊,去触摸一个若即若离的旧梦。余秋雨说:“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大大方方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南京的历史俯拾皆是,但不刻意,就安静地呈现在面前,浮动在南京的角角落落雪泥鸿爪之中。
纪念馆。南京之名,有些沉重,凝系着很多人的民族情结。这情结拴在1937年那场可怕的战争中,沉淀在这座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它是一段不堪回首却不能忘却的历史,让南京染上了抹不去的悲情。纪念馆的气氛是压抑的,哪怕一个再活泼的孩子,在这里也不敢笑,也笑不出来。展览馆,群雕像,名单墙、万人坑……如果你的眼角没有流下泪水,那你的背上一定沁出冷汗。太沉重了,这段历史。播放影像资料的时候,炮声隆隆,血肉横飞。昏暗的环境逼真的音效让人头皮发麻,似乎来到1937年的南京,心被拧成一团,几欲夺门而出。一个民族,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可以提醒我们回看这段痛苦的过去。入口处的逃难群雕触目惊心,国破家亡,生灵涂炭。十字架形状的标志牌清晰地记录着时间,三十万冤魂悲愤地控诉。战争,曾毁灭过南京,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伤痕。亡灵游荡,山河不安。走在纪念馆,轻轻抚摸这些伤痕,一种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缅怀历史,不是教我们去仇恨,而是让人们反思,激励中国奋起。只有强大,才不会受欺凌。如果繁荣,就离和平更近。走出纪念馆,将战争的伤痛放在身后,呼吸一口南京城新鲜的空气,更感到幸福生活的可贵。
陵墓。陵墓是沉默的史书,肃穆而庄严。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合葬之处。南京有太多明朝印迹,而明孝陵由于是帝陵更具有特殊意义。满清入关后,汉人抵触情绪很大,不愿接受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事实,然而又回天乏术。明孝陵成为他们寄托哀思的最佳载体,在当时的明朝遗民眼中,它代表正统,有一个沉睡的帝王魂。曾呼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儒顾炎武,一次次拜谒明孝陵,长歌当哭追忆故国。而清朝的君主,也来谒陵,康熙去了五次,乾隆去了六次,三跪九叩恭敬尊崇,以安抚汉人之心,以彰显皇室正统,对维护政权稳定加强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明孝陵卧于苍山翠木之间,历经六百年风霜,白墙灰瓦,气势恢宏。地宫中冷气森然,使人不由自主放轻脚步;神道两旁分列十二对巨型石刻神兽,威武霸气,忠诚地守卫皇陵的安全,秋来落叶金黄,如诗如画。中山陵,南京标志性建筑,国父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孙中山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奔走,得到国共两党海内海外一致尊敬。中山陵处处体现了孙中山的理想追求,使游者感受到他“天下为公”的博大胸襟。台阶,那么长,一层层拾级而上,仿佛革命道路艰难曲折。祭堂的三道拱门分别镌刻“民族”“民主”“民生”,这是孙中山一生思想精华。仰望白色大理石的孙中山坐像,凝视中门上他手书的“天地正气”四个大字,不禁遥想总理当年的风采。比起其它陵园的阴森沉重,中山陵显得开阔大气,陵区有奇思妙想的音乐台,更有华美浪漫的美陵宫,树木苍翠,景致宜人,使人在瞻仰伟人的同时获得美的感受。
政权。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历时十三载,占据半壁江山。那时的南京不叫南京,叫天京,和太平天国的天国之名配套。从金田起义开始,洪秀全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永安建制,一口气封了五个王,定都于此,与清政府分庭抗礼。在南京,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也有富丽堂皇的天王府。这里有太平军的团龙马褂,钢炮铜钱。他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官邸,广选美女充实后宫,大摇大摆享受人间富贵。天王府有大殿,有花厅,亭台楼阁精雅奢华。这时的洪秀全是多么志得意满啊。《天朝天亩制度》中大呼“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京变乱,自相残杀,树倒猢狲散,风流皆被雨打风吹去。历史的书卷翻过这一页,不由得人一声叹息。孙中山倒很佩服洪秀全,自称洪秀全第二,天王府就在总统府内,或者说被发展成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史的代表,城墙高悬青天白日旗,门楼上金光闪闪的大字“总统府”威风凛凛。孙中山,蒋介石,这些近代史中风云人物在这办公,相对于紫禁城,这里是另一个权力巅峰。对于台湾的民众来说,总统府更有一种别样的情愫,也是联系海峡两岸关系的一个纽带。
湖光。莫愁湖,一处烟波浩渺的美景,一个如梦如幻的芳名,“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堤上杨柳依依,园中海棠初绽,莫愁女立于一池红荷绿莲之中,娉婷绰约。动人的传说让莫愁湖更加引人入胜,本是良家妇,不做帝王妻。莫愁是民间的女子,爱说爱笑活泼开朗,有生活情调,会养娇嫩的牡丹花,心地善良又聪慧,愿意帮穷人治病。莫愁莫愁,忘却忧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海棠花是莫愁湖一大特色,海棠又称作女儿花,“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春睡,文人墨客所爱,《红楼梦》中不是有海棠诗社吗?每年四月,莫愁湖有海棠盛会,半湖烟雨掩映粉黛江山,海棠香染的莫愁湖如此楚楚动人。玄武湖,金陵城一颗水上明珠。玄武湖是帝王家的后花园,繁花似锦,春看樱花,夏采红莲,秋访菊花,冬赏腊梅,一年四季好风景,尤以红莲花为美,夏来莲动下渔舟,朵朵红莲如少女的粉颊,让人浮想联翩,暗香浮动间,一湖清幽烟水迷茫,肥嫩的红鲤叶间嬉戏。樱洲一片粉色云霞,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唐后主李煜,曾在此遍植樱桃,粒粒红润晶莹,像玛瑙,点缀着美丽的玄武湖。
山色。有水就有山,山水相依,似一对对情人。水的秀丽衬托出山的雄伟。紫金山,南京古迹名胜所在地,明孝陵中山陵皆在这里,仅从自然风景看,紫金山蜿蜓曲折,山麓连绵,虎踞龙蟠,有丰富的植物动物资源。狮子山,山间古树参天,黄鹂宛转,野免穿行。栖霞山,“停车坐爱枫林晩,霜叶红于二月花。”红叶林枫满山岗,如云霞般笼罩在绿荫翠柏之中。深山藏古寺,栖霞山有厚重的佛教文化底蕴,山因寺得名,栖霞寺,是佛教圣地,也是南京最大寺庙,有悠久历史,大大小小佛像七百尊,千佛岩的飞天壁画也引人注目。南京寺多,朱自清青睐鸡鸣寺,他说:“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鸡鸣寺外有著名的樱花大道,盛开的季节如烟如雾。和相爱的人牵手走在樱花雨中,不是一般的浪漫。灵谷寺是朱元璋喜爱的,他不仅赐名,还封为天下第一禅林,也许他想起了少年出家的经历。净觉寺,则是一所清真寺,穆斯林的圣殿,但它的出现,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无论你是什么宗教信仰,或者说你不信宗教,走进一座古寺,燃上一支香,心自然宁静下来。
南京城处处是历史,时光荏苒,白云苍狗,南京经历了多少起起落落,它但笑不语,像一个睿智的长者,温柔敦厚。
香艳,十里秦淮
南京还给人一种绮艳的印象,桨声灯影,曼舞轻歌。都因为这条多情的秦淮河。“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那些乘坐在画舫上的美人,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她们有着乌黑的秀发妩媚的眼波,她们有着婀娜的身姿轻盈的体态,诗词书画、吹拉弹唱,没有她们不会的。她们是秦淮河的灵魂,南京因她们而增色,她们的人生是一部部传奇。传奇的故事溶入十里秦淮的脉脉清波里,波光滟滟,往事迷离。
秦淮八艳,抢尽金陵春色。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她们也想做好人家的女儿,深宅大院的闺秀,捧在掌心的明珠,然而身世坎坷,不得不辗转风尘。青楼之上,教坊之中,藏污纳垢又纸醉金迷的地方,她们仍然洁身自好,忠于爱情,忠于国家。这种出淤泥不染的高贵人格魅力,比她们的美貌更令人心折。
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写得一笔好诗词,文字清丽余香警口,才情堪比李清照。而书法与绘画也是人中龙凤,更雅好音律,也擅长舞蹈。当然,她还很美。一个内外兼修的好女子。“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柳如是在秦淮河上看尽繁华,也看尽人心。谁不爱翩翩少年郎?风头正盛的柳如是却选择嫁给一个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男人钱谦益,红颜伴白发。不为富贵荣华,不为华年玉貌,只求现世安稳。钱谦益也确实怜爱柳如是。所以,她可以原谅他的怯懦。清建明亡,柳如是,这个生长在烟花巷绮罗乡的女子竟要以身殉国,人们常感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柳如是为商女正名了,对国家的爱没有身份尊卑,战火纷飞中犹在帐下歌舞的美人,你怎么知道她没有一颗火热的心?冰凉的河水没有带走柳如是,但她最终用一卷丝帛结束了自己的人生,“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写这首诗时,她似乎预见了自己的命运。
“㤼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位红颜,就是大名鼎鼎的陈圆圆。她的名字和清初史卷拴在一起。人们责怪她,红颜祸水。崇祯抢去了她,明王朝灭亡了,他不得不在故宫对面自挂东南枝,也算殉国了。李闯王抢去了她,当了一月皇帝,兵败如山倒。吴三桂为她冲冠一怒,引清兵入关,更是让很多糊涂人把这笔帐算到陈圆圆头上。历史对女子有时不免薄情,苏妲己也罢,赵飞燕也罢,杨玉环也罢,太美貌就是一种过错。五代时期的花蕊夫人曾写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写得痛快!陈圆圆一生,如浮萍飞絮,从来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又如何能左右国家的命运。在颠沛流离的人生中,她爱过谁,又有谁真心爱她呢?已经无从得知,只知道色艺双绝,倾国倾城的陈圆圆心灰意冷,削发为尼枯守青灯古佛,吴三桂造反失败后,陈圆圆投水自尽。也许她是爱他的,这个敢为她豁出天下的人,也许她只是寂寞。这寂寞如獠獠狼爪,啃啮着她的心,她只有魂梦归去。
还有《桃花扇》里走出的李香君。在堆金砌玉的媚香楼里,她遇到候方域。彼时,他是赶考的青年才俊,她是歌坊的绝代佳人。金风玉露初相逢,每一天都是良辰美景。李香君外表柔美但性格刚烈,坚决反对候方域与奸臣相交。经历国破家亡,李香君的爱情之梦被冲击的支离破碎,相爱相别,权臣相逼,李香君不惜以命相拼,血溅两人定情的香扇。对于一个来自市井烟花之地的女子来说,李香君的铮铮傲骨令人钦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还有董小宛,一个有小资情调的女人,家道中落陷入青楼,她擅长刺绣,有针神之誉。字画歌舞,也是无一不精。虽然处于风月场,对于爱情,她一心一意,而且主动争取。嫁于冒辟疆为妾后,她洗尽铅华,与夫家上下相处和谐。而且,生活依然雅致,月下煮酒饮诗,花丛调露作肴,平淡的日子被她过得特别有味道。想一想,美目流盼的董小宛初做新嫁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辉,她穿过花丛,采下最嫩的花蕊上的清露,小心地收在小小的玉瓶里,五陵年少争缠头的日子她再也不愿理会,如今她只想为心爱的人素手调羹,窗前对饮。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和秦淮八艳的动人光彩相比较来说,钱谦益、候方域、冒辟疆这类名士显得有些黯然失色。她们是秦淮河的主人,也是秦淮河的灵魂。“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现在的秦淮两岸,依旧热闹非凡。夫子庙灯会,人山人海。商业街的店铺,物品纷呈。但如果没有她们的故事,这里和其它地方也没有区别。美人,是金陵城的点睛之笔,十里秦淮因之浪漫而多情。
无论在哪里,爱,总让一个城市摇曳生姿。南京城高高伫立的法国梧桐,就是爱情的见证。只因她喜爱,他就为他满城植下绿荫,梧桐叶风中舒展,为她送一地清凉。他是蒋介石,总统府的主人;她是宋美龄,民国奇女子,宋氏三姐妹中最小最娇媚的那个。有人质疑他们只是一场政治联姻。但其实,他们一见钟情。1923年当蒋介石第一次见到宋美龄,惊为天人,一见倾心。十天之内展开疯狂追求,尽管宋夫人与二姊庆龄并不看好,但蒋介石一追到底,不惜与几任妻子断绝来往表示诚意,最终抱得佳人归。那么宋美龄呢?她曾经明确表示,从她在孙中山家第一次见到蒋介石,就已经被他深深吸引。
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想当然的猜测。
蒋介石,是一个严谨的人,戎马半生,但见到宋美龄后,却变成一个刚坠入爱河的大男孩,在日记里写下和宋美龄相处的点点滴滴,亲昵的唤她为“三哥”“三弟”“三妹”“美妹”“梅林”“梅弟”。1927年12月1日,两人完婚。大上海人民奔走相告,各界名流到场一千三百多人。蒋介石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宋美龄轻纱覆面仪态万端。这场最盛大的婚礼,是他向全世界宣告,他爱她,她是他唯一的妻。
感君之心,还我之意。愿结白头,不负相思。
撇开政治观点不谈,蒋介石的学识才华足已打动宋美龄芳心。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宋美龄为此事四方奔走,不仅展现她出色的政治才能与外交本领,也显示她出心系夫君的一片深情。若不爱他,为何为他不辞劳苦?
听说过“紫金山之心”吗?地处南京的美龄宫,是蒋介石送给宋美龄的生日礼物。宫顶上是绿色的琉璃瓦,雕着一千多只凤凰。从来中国宫殿都是盘龙,千只凤凰独此一处。彩绘装饰,白玉栏杆,飞檐翘角处是古典美。阳光敞亮的大落地窗与室内装修又体现西洋气息,一切按宋美龄喜好布置,航拍下的美龄宫似蓝绿色的宝石吊坠,由两万棵法国梧桐编织成一串梦幻华美的项链,美得让人屏住呼吸。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珠光宝气的华丽背景下,若隐若现地浮动着脉脉温情。他富贵荣华,就许她安稳一生。风雨袭来时,他们是彼此的最坚实的依靠。只有她最信他。只有他最懂她。姻缘天注定,佳偶自成双。你怎能说他们没有爱情?
南京充满了传奇爱情,宋美龄的二姐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流芳百世的奇女子。国共两党乃至世界各国一致尊敬的伟大女性,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堪称巾帼英雄,女中豪杰。这样的女人,谁能征服她?她会为谁倾心下嫁?
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爱情,最传奇,最震撼。
隔着二十七年的光阴。
宋庆龄在一岁的襁褓中就见过孙中山,彼时孙中山已经二十八岁。中山先生是宋家的好友,常来常往的。宋庆龄时常听父兄讲起孙中山的种种英雄事迹,从小到大,心中充满对他的仰慕之情,尤其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回国主持大局,1912年中华民国诞生,一举摧毁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宋庆龄再也控制不了这颗崇拜爆棚的少女心,她从美国毕业归途到日本,抵达横滨第二天就去拜访孙中山,主动留下协助他工作。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从仰慕到爱,只须小小一步。二十七年的年龄差,孙中山的妻小,庆龄父母的震怒,这些都不能阻止相恋的两人坚定的心。就这样爱上了,此生非你不嫁。就这样爱上了,不介意世俗的各种眼光。1915年10月,22岁的宋庆龄从软禁的家中跳窗逃走,奔赴日本嫁与心上人。孙中山与前妻和离,将一生的珍宝拥入怀中。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这难道不是爱?勇敢的一往无前的爱。浪漫、传奇、动人心魄。这一生,只有他,值得她背弃所有。只有他,是宋庆龄的盖世英雄。这难道不是美满姻缘?虽然婚后只有匆匆十载,但足已回味一生。孙中山怜她惜她,宠她敬她。铮铮铁汉只为她满腹柔情。他曾说过,娶得她为妻,“即使第二天死去亦不后悔”。这是不是最质朴最动人的情话?1925年孙中山逝去,临终念念不忘宋庆龄。而对于宋庆龄来说,南京是伤心的城市,中山陵里长眠着她的爱人,之后的漫长岁月中,她想念他,日复一日,仿佛他未曾离去。这芬芳炽烈飞蛾扑火似的爱情,一生只须一次。
文艺,金陵一梦
网友们总结城市的性格,北京最官方,上海最性感,天津最幽默,重庆最麻辣,深圳最辛苦,珠海最悠闲,杭州最妩媚,大连最阳刚,西安最古典,厦门最温韾,沈阳最豪放,长沙最快乐,广州最多情,太原最朴实……
而南京呢?南京最文艺。
文艺,是石象路的梧桐细雨悄悄落下,是鸡鸣寺外的樱花飘飞,是玄武湖里的新荷初绽,是秦淮河上的一曲琵琶,是江南贡院的墨浓书香。
电影《金陵十三钗》里有一段经典插曲:“秦淮缓缓流呀,盘古到如今,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呀,瞻园里,堂阔宇深呀,白鹭洲,水涟涟,世外桃源呀。”南京,不仅有如斯美景,更有丰富的文艺气息。
瞻园附近,是夫子庙,是祭祀孔子之地,香火鼎盛。夫子庙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居东南各省之冠,文化底蕴十足。江南贡院,则是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辉煌时有两万间考舍。唐伯虎陈独秀是书院的考生,林则徐曾国藩是书院的考官。明清时的政府官员,一半出自江南贡院。南京文化之盛,可见一斑。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考试凝聚了多少人鲤鱼跃龙门的梦想,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其热门其难度远超今天的高考。封建社会选拔人才,先以血缘为主,世卿世䘵制,普通人无法进入权力中心;汉朝的察举制看重人品德行,靠地方官推荐,难免出现察举不实的过失;魏晋时的九品中正制,选官凭身份门第,导致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直到隋唐出现科举考试,天下读书人才松了一口气。科举,相对的公平公正公开,让许多有才有学却处在底层的人可以跃上枝头,实现自己的抱负。对于统治者来说,将天下人才收归囊中,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不管考没考上,科举制让人们爱上了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而地处南京的江南贡院,正是科举时代的烙阳。想当年,秦淮河畔,桨声灯影中丝竹管弦齐鸣,在座的除了英雄美人,还有丰神俊朗的才子。
天下俊杰皆于此。才子们口吐珠玑胸藏锦绣,指点江山风华正茂。也许有些才子清贫,但绝不寒酸;也许有些才子风流,但绝不猥琐;甚至有些才子多次赴考已华发丛生,但依然风度翩翩,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高中榜首的状元榜眼探花郎,披红挂彩跨马游街,自然是风光无限;而名落孙山的白衣秀才们,也会到秦淮河的画舫上喝上一杯小酒,慨叹一下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江南贡院,秦淮两岸,文人雅客汇聚的地方。来南京,去贡院感受一下科举文化,是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的夫子庙更倾向于商业街,秦淮河洗涤前朝金粉后更热闹非凡。这里是一个文化的舞台,南京云锦如云如雾,剪纸活灵活现。古琴,文艺吧?在湖柳烟波之中,古韵悠悠,金陵琴派指法飘逸抑扬顿挫,在古琴界独树一职。雨花石,最文艺的石头,名字已经旖旎可爱,传说法师在南京讲经,感动上天,落花如雨,再落地为石。雨花石晶莹剔透,又有瑰丽的色彩变幻的图案,确实像一颗花做的石头。雨花石很适合文艺青年,案头陈放,手中把玩。可以赋上一首情诗,装在漂亮的小礼盒里送给心爱的人。也可以置于家中的兰花盆水仙花盆里,睡前看上两眼,做一个幽幽的梦。爱伤感的文艺女青年,把玩着雨花石,吹着玄武湖的早春微风,说不定会怔怔地落下泪来。
南京还有一个特别文艺的地方,那就是浦口火车站,现在叫南京北站。朱自清的名篇《背影》,就是发生在浦口火车站,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穿过铁道,肥胖的身子艰难地爬上月台,为儿子买几个橘子的背影,触动了每个人的心。这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民国特色火车站,现在不营运了,越发文艺起来。最适宜秋天去,金色梧桐落下一地黄灿灿的落叶,萧索的伤感的怀旧的,一地情怀。绿皮火车不开了,安静地停在这里,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妇人,美人迟暮,但依然优雅。在这里,女孩子梳上双辫,就是民国的学生,男生穿上风衣,也可以客串要出远门的名士。赶紧开始依依惜别吧。“千言万语还来不及说,我的泪早已泛滥泛滥,从此我迷上了那个车站,多少次在那儿痴痴的看。”赵薇所唱的《离别的车站》就是这里,在剧中她与男主角何书恒在这里离别又重逢,十分催泪。后来赵薇导演《致青春》,也选择这里做场景,实在是爱上了这个文艺范。
南京文人太多,从古至今,文学氛围浸染着金陵城,几分孤傲,几分从容,有时唯美忧伤,有时落拓豪迈。书圣王羲之,南京人士,《兰亭集序》妙绝天下,二十多个“之”字各不相同。王羲之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喜爱写字是不必说了,小时候练字入神把点心蘸墨汁喝了,长大了到处找池子洗毛笔,弄得天下尽是羲之洗墨池。特别的是此人爱鹅,尤其是漂亮的大白鹅,恐怕古往今来没有人像王義之这么爱鹅的,在路上看见农家白鹅美,不由分说抢来,写了个鹅字叫人上街换钱。“王義之,一笔鹅,十两纹银买不买。”也就有人投其所好,找他讲鹅经,骗他为山海关题字。若王義之复生,看见南京城尽是卖烤鸭盐水鸭的,可能会在莫名其妙之余有些庆幸,幸亏不是鹅。
曹雪芹,著《红楼梦》,古典名著巅峰之作。他也是南京人,出生在江宁织造府。《红楼梦》与曹公生活经历有关。曹家是诗礼簪缨之族,少年时代的曹雪芹是鲜衣怒马的富家子弟,这些经历对《红楼梦》影响很大。红学家们反复考证《红楼梦》与南京的关系,发现书中有一千二百多处南京的痕迹。故事虽发生在京城,但书里的名门望族,原籍都是金陵城,从金陵十二钗之名也可看出。《红楼梦》又叫《石头记》,而南京就是以雨花石为特色的石头城。书里贾兰射箭,黛玉葬花,栊翠庵中白雪红梅,都是南京城可寻之景。贾母喊王熙凤“凤辣子”,黛玉嗔怪宝玉让她“不得安生”,皆是地道的南京土话。热爱红楼的人可来南京寻梦。
现代的南京也是文人辈出。王朔张贤亮等著名作家都来自南京。南京有很多名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古老的校园年轻的学子,浓浓的书卷气让南京城韵味十足。据互联网调查显示,网购中购买书籍最多的城市,就是南京。南京书香四溢,城中到处有书店,而且布置得很温馨。刚下班的小白领,要考研的大学生,都钟爱这里。可以喝一杯咖啡,听一段轻音乐,心灵在文字中徜徉,舒适自在。1865创意园和颐和路公馆区更是文艺小清新们的好去处。这里有很多清代民国的建筑,有很多历史上风云人物的足迹,每一所房子都有故事,值得细细品味。
郁郁葱葱风吹柳,金陵一梦到如今。凤凰台上,百鸟翔集;乌衣巷口,夕阳斜照。中山码头江风徐徐,秦淮河上歌声袅袅。敦厚古朴的南京,香艳多情的南京,文艺清新的南京。它如此多姿多彩,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