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静如海”,一部最让人心痛的爱情电影


 “我之所以喜欢大海,是因为喜欢它的宁静。我说的不是海浪,而是别的东西,神秘的东西。是隐藏在深处,谜一样的大海。大海是宁静的,要学会倾听.....”

  多文艺浪漫的一段话,这段话出自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

  《沉静如海》

  这是一部法国电影,一说起法国电影,就像刚才那段话一样,诗意,浪漫。

  但是这部电影,看完之后你可能要吸一口长气,你说它不浪漫,但是它早已超出了浪漫的境界。

  这部电影在豆瓣9.0分,有多好看数据就可以说明一切,好于98%的爱情片。

  电影改编自1942年的同名爱情小说。

  这是一个讲述被战争绑架,继而被战争俘虏的爱情故事。一个由“沉默”与“独白”撞击出来的爱情故事。

  跟以往的战争片不同的是,这部电影没有战争场景,也没有残酷的画面,仅仅从一个少女平凡的生活和绝望的爱情,窥见一个年代的悲剧。

  妮安娜父母双亡,和爷爷住在法国北方的海边,以教钢琴为生,1941年,随着二战爆发,德军入侵,她家的房子被德军征用作为一个上校的起居室。

  眼睁睁看着德国士兵把行李搬进房间,爷孙俩敢怒不敢言。

  一天晚上天气格外地冷,在充满不安和恐惧中,爷爷希望孙女能够弹一支曲子。

  之后伴随着一段悠扬的琴声,一个身影突然出现在门口。

  一身军装,宽大的帽檐下裹着一个严肃俊朗的面孔。

  妮安娜在害怕,没人知道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 ,会在这里发生什么。

  但军官维尔纳很友好,郑重地介绍了自己,为自己的到来感到抱歉,

  并表示参战是出于家族传统而非本意,一举一动,全然没有纳粹的残暴和粗鲁。

 

  很明显,妮安娜和爷爷并没有放下戒备,只能用沉默来捍卫尊严。

  对此,军官没有半点愤怒,反而说:我很高兴,能见到一位有尊严的老人,还有一位默默无语的小姐。”

 

  家里突然来了一位德国军人,换成谁谁也害怕,少女和爷爷每天都过的提心吊胆,

  幸好这个人白天不在,一直到深夜才回来。

 

  但是不管离开还是回来,上校每天都会跟爷孙俩打招呼。

 

  甚至试图跟他们说话,尽管其实只是自言自语。

  有时候还会试图用音乐,取暖,家国情怀等话题希望跟爷孙俩打开话匣子。

 

  但是爷孙俩始终一语不发,以沉默来对抗国家入侵者对他们家庭的入侵。

  妮安娜还是照旧做着自己的事情,仿佛这个德国人像空气一样存在。

 

  第一次,军官特意换了便装,请求能被准许在炉边烤一下火,因为他手脚冻僵了,他说这炉子让他感到温暖,像在自己家一样。

 

  第二次,他走在书架前,念出书架上令他无比神往的伟大名字:巴尔扎克,波德莱尔,高乃依......“我一直热爱法国”

 

  他跟爷孙俩讲述着对法国文化的热爱,同样,德国也有很多古典音乐大师贝多芬,瓦格纳和巴赫,提到巴赫时,他特意停顿了一下,

  因为初见妮安娜,她弹奏的就是巴赫的钢琴曲。

 

  应该从那时起,他就爱上了沉默的妮安娜了吧。

  军官每天都在跟爷孙俩讲话,准确地讲,是自言自语,在战争年代,各有国属,这种泾渭分明的阵营是无法混淆的。

 

  所以爷孙俩一直保持着冷漠,甚至不看他一眼,到最后,整个屋子里都还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

 

  可即便这样尴尬,维尔纳也从来没有半句咄咄逼人,哪怕是少女当着下属的面让他难堪。

 

  他也只是小心翼翼地倾诉着他的无奈。试探着妮安娜,轻轻敲打着少女内心因战火而筑起的高墙铁壁。

 

  两个年轻人其实是有着共同的爱好的,或者说,上校维尔纳本身也是与众不同的,

  在当军人之前,他是一位作曲家,一位善良感性的艺术家,他怀疑战争的意义,他热爱艺术和文学,

  如果不是战争,他们探讨的话题可能是文学,音乐,或者情怀。

 

  就这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少女的心也开始泛起涟漪,她总是能不经意地和军官的眼神对上。

  尽管她一句话都没有对他讲过,但眼神的闪躲早已出卖了她。

 

  海浪拍打着海岸,维尔纳告诉她:“我之所以喜欢大海,是因为喜欢它的宁静,我说的不是海浪 ,而是别的东西,神秘的东西,是隐藏在深处,谜一样的大海,大海是宁静的,要学会倾听。”

 

  这时候,妮安娜心中开始暗流汹涌。

  妮安娜是倔强的,她对侵略者恨之入骨,希望用沉默来表达厌恶,可抵抗是无用的,她的防线正在被军官一点一点溃败。

  一种比战争更野蛮的东西在她心里肆意生长。

 

  她开始梳妆打扮,下意识地故意晚睡,只为了多看维尔纳一眼,

  圣诞节的晚上,妮安娜涂了口红,穿上妈妈的衣服,在火炉旁等待着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

  趁维尔纳回来的时候,妮安娜弹奏起那首巴赫的曲子,是他们初见时的那一首。

 

  曲罢了,两人相顾无言,他走到她身后,轻轻地触碰少女依靠的椅子,礼节性地问候了一句:“圣诞节快乐”,然后径直离开。

 

  留妮安娜独自坐在椅子上,暗自伤感,这一场注定看到头的悲剧,究竟是谁心动了?

  特殊的环境里让这对特殊的人只能压抑着内心的悸动。

 

  他不能对法国人拥有同情,也不反驳德国的侵略行径。

  妮安娜从来没对军官说过一句话,但眼神早已不是以前的犀利和排斥。

 

  妮安娜最后一次弹奏巴赫的曲子,是为了挽救军官的生命,维尔纳正要出门,看到妮安娜的曲子放慢了脚步,曲调局促不安。

 

  他还不知道怎么回事,门外的三名队友即将死于一场法国地下党的爆炸,火光四溢,一切灰飞烟灭。

 

  他清楚地看到了两名战友死在他的面前,最后他被妮安娜的琴声救了下来。

 

  一天他下楼来道别,“我被调往俄国前线了,据说那里很冷”

  老人和妮安娜站在原地不能挪步,他转身离开,军官要走了,妮安娜在最后冲了出去,她泪流满面。

 

  从始至终,她几乎用尽全身力气对他说出了他们见面以来的第一句话,也是最后一句,“再见”

  记得《东邪西毒》里东邪说过这样一句话:虽然我很喜欢她,但我始终没有告诉他。

  对于妮安娜和军官,正是这样吧。

  至此,两个人的感情也终于结束,他们都各奔前线,妮安娜加入了反德的地下党,军官奔赴苏俄战场德军惨败。

  战士不是牺牲就是被关进集中营,即使永不能再见,他们也算是真正彻底对立了。

  洁白的天竺兰在窗边绽放,世界,内心,依旧,沉静如海。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