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绩管理]管理者更应关注人的品格(连载之二)
传统的管理是管事的学问,针对的是事情,如监督、命令、控制,出发点都是将事情做好。
在新时代,管理者从对事情的关注更多地转向于对人的关注,着眼于人本管理,认为世界上一切伟大的成就与伟大的发明都来自于人,离开了人,再完美的计划、再杰出的创意都失去了意义。同样,世间一切纷繁复杂的事情与看似矛盾事物背后的根源也是人,只要解决了人的问题,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全球第一CEO(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说:“我的工作就是将最好的人才放在最大的机会中,同时将金钱分配在最适当的位子上,就是这样而已。传达理念,分配资源,然后就让他们自由发挥,不再挡在他们面前。”他同时又说:“我们寻找的……是较之削弱、压抑和控制更善于鼓励、激发和唤起的各个层面的领导者。”韦尔奇不喜欢“管理”这个词。在他看来,管理这个词让人想起的全是人们对管理的负面看法,诸如“控制人、窒息人、使人处于黑暗之中”。
应该说,“人本管理”较之“管事的学问”确实更先进、更科学,一个时期以来,在很大层面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
“人本管理”中最核心的是“人”。但是,我觉得还比较宽泛,还不够准确。这是因为,“人”还是一个综合体,在企业/组织中我们不是简单地满足有“人”,而是千方百计地寻找“适合的人”,所谓“适合”是什么?就是人的品格与技能。在实际操作中,我更多关注的是人的品格与技能。只有人品好的人,才能为自己、为家人、为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
这就是品绩!这样的人才是企业/组织所要的人!
品绩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界重视,那么什么是“品”?我所说的“品”,指人的品行、节操、品格、品质、气节及美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品格”一词。
我所说的“绩”,指人的成绩、功绩、绩效、成果等。
由此可见,“品”为人的魂,是人赖以顶天立地,行走于世间的根。我们应该记得马丁·路德·金(Martin·Luther·King)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他说:他梦想有一天所有的美国人“都是由于他们的品格而不是皮肤的颜色得到评价。”
什么是品格?《美国大学词典》定义为:“使人与人之间有别之聚合的特质。”《美国英文词典》则定义为:“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建立稳定的和特殊的品质,使他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有同样的反应。”
那么什么是良好的品格?良好品格的内涵就是诸如诚实、公正、勇敢、善良等素质——是行为良好的内在动力。客观地讲,良好品格表明了人类良好素质的客观表现,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良好品格对我们都是有益的。良好品格得到了社会和世界各地宗教团体的肯定。由于良好品格属于心灵的内在优点,所以良好品格唤起了我们的良知。
良好品格是超越时间和文化的(尽管良好品格在文化上的表现不尽相同);举例来说,不管有多少人表现出公正和善良,公正和善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是良好品格。
我可以断言, 良好品格客观上就是好的——而不像对音乐和服饰的主观偏好——因为良好品格满足以下特定的道德标准:良好品格规定作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当我们的行为是善良的——慷慨而不自私,正义而非邪恶,诚实而不欺瞒,我们就会成为更完善的人。(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