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完两种思维方式在文化,科技方面的影响之后,我们来看看他们对两种思维方式所主导下的国家形态的影响。
对于中国和欧洲,历史学家有着诸多的比较,其中人们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就是在大致相同的纬度,大致相同的面积(欧洲总面积是930万平方公里,中国的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为什么中国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且5000年延绵不绝,而欧洲却是小国林立始终形成不了一个统一的欧洲呢?即便是今天的欧盟,也仅仅只是一个松散的国家组织,并且矛盾重重,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统一。历史学家对此有很多解释,如地理决定说:认为欧洲的地形主要是山地,阻碍了欧洲各地人民的往来,所以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了解中国的人都知道,其实中国的领土之内70%以上是丘陵山地,在地形方面并不比欧洲占有优势,单一地形决定说似乎缺少了说服力。
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人和欧洲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的,中国人是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比较注重整体性。就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是以统一的面貌出现。中国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分裂的局面,如春秋战国,五代十国,都是小国林立,群雄争锋的时代,之所以在分裂之后能够迅速地回归统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潜意识里有一种大一统的意识,在分裂的时候,能够有人站出来,顺应人民的要求,引导人民重新的回归统一。
另一种比较有影响的学说是认为欧洲境内各个民族林立,太多的民族矛盾与民族对立导致了欧洲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这种观点看起来似乎很有说服力,其实和中国的历史做一番比较,你就会发现这种观点其实也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为什么?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是在历史上由很多民族融和而成的,如黄帝时期,黄帝和蚩尤部落的融和,五代十国时期的五胡内迁等都是民族融和,形成统一大民族的过程。为什么中国历史上能形成若干次民族大的融和的进程,而欧洲却没有?其原因恐怕就在于欧洲人太强调个性,强调个体,强调个体就缺乏包容性,这是必然的。而中国人的思维强调的是秩序和谐,中国人能在不断的包容中,完成民族的融合,形成新的更强大的民族,中国历史朝代的变迁,外族入侵往往伴随着大的民族融合进程。
统一中国与正在分裂的欧洲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