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奔私”的人逐渐增多,甚至连银行也将14.3万的、委外资金都托付给了私募。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基金公司及子公司后,银行外资金都在寻找自己的下一站——私募机构。可是私募究竟有何魅力,居然让金融行业的“公墓一哥”王亚伟,“基金一姐”王茹远,以及投资大佬邱国鹭都纷纷“走私”了呢?
事实上,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实际操控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私募基金。连“国民老公”王思聪,歌手胡海泉,演员黄晓明等等明星都纷纷转型,设立自己的私募机构。
尽管风险偏好较低的银行之前热衷于将钱投入债市,可如今早已将目标转向私募市场了!
所谓的银行委外业务早在2008年—2009年就起步于工商银行这些相对领先的大银行,2014—2015年,中小银行也开始涉及这个业务。早在过去两年,委外员已经发展到了高峰时期,简单的说,就是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委托基金,券商,信托和私募等公司来管理和运作资金的自营资金或者理财资金。
银行看上私募的原因也很简单,首先为了处理自己手头的巨额资产。据官方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底,已经有了426家银行金融机构有续存的理财产品,数量更是达到了60879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23.50万亿元,同比增长了56.46%。整个2015年,银行业的理财市场已经有了46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186792只,累计金额158.41万亿元。
其次私募自身有着很多优点:
1.私募基金的期限长,运作稳定,目前对接的一些银行资金期在三年左右,并且对止损线不太严格。
2私募基金操作灵活并且更加规范安全,对比公募基金而言,私募基金规模较小,操作灵活能够及时跟进市场;公墓基金转变投资风格却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公墓把收益放在首位,可是私募特别注重风险,它的监管与信托相比,不分上下。信托有“一法三规”,可我们想、私募基金有“一法六规”,特别是政府出台了新规定之后,私募行业更加地规范,信息相对较公开,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3. 私募追求绝对的高收益,与公募基金相比,它的固定管理费少,主要是提取业绩报酬为生的,而且超额业绩也是在每次净值创出新高后才可以提取。私募基金投资人的利益和管理人是十分一致的。况且,私募基金门槛高,只面向少数人,能够为客户做到量身定做,满足客户的特殊投资需求,这对银行了来说是极大的优势。
“银行资金进入私募,必定是双赢的局面。”天沁财富研究员表明,“连追求安全感的银行都已经进入私募了,私募的优越性和影响力早已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