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山,慈云寺,土鸡蛋
2017-11-26
吃过早饭,明晃晃的阳光照进阳台,感觉暖烘烘的。正是登山的好时节,呆在家里就浪费了。今天准备去登八分山。八分山就在江夏,三十公里的江夏绿道就从山下经过。从黄家湖大道一侧进入绿道。翻过一个山垭,经过一座水库,我们岔向右侧的小山。
山脚是密密麻麻的松树,松针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的地毯,走在上面,感觉弹性十足。世俗的尘嚣在身后慢慢退隐,周围安静得可以听见自己的呼吸。脚踩树叶发出的擦擦擦的声音显得清脆而明快,而枝头啾啾啾的鸟鸣显得婉转而嘹亮。松树长得太密,以致松树下的空地长不了其他植物,基本上没有什么杂木和杂草。远远看到一个彩色塑料搭建的棚子,在一片单调的灰色的树林中很是扎眼。走近一看,那棚子还在完好,似乎是一个临时聚会的场所。中间是放置展示物的台子,四周则围着一圈凳子。估计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临时休息站。
继续往里走,我们打算走到山顶看看。山应该不是很高,十几分钟走到山顶不成问题。沿着山脊走着,发现有一排木桩子,上面有铁线连着。我想起上次登八分山时在山间看到的山地自行车赛道,就以为这些木桩子和铁线也是山地自行车比赛的赛道。雨燕对我的解释还是疑惑,那种地方,怎么说也不像自行车赛道啊。快翻过山脊的时候,前面出现一位身着迷彩服的中年人,看起来是附近的老乡。打了个招呼。老乡说他家就在山脚,他上山来看看,准备撸点松毛回去。我问他那木桩子和铁线的事情,他说山上有野猪,这些铁线是用来围捕野猪的。听说山上有野猪,我继续往前走的兴致更浓了,而雨燕却坚决地打起了退堂鼓。往前又走了一段,发现前面已经到处是杂木和荆棘;而且刚才老乡也说这边没有上到山顶的路,于是我也就退下了。
下山,返回大路,走到陈博士湾。这个村名让我想起我的同事陈睿博士,他是一位可爱的年轻人。湖边的绿道一侧,有几位妇女在卖菜。对我们俩来说,外出登山或者行走,重要的附加任务之一,就是要准备下周的蔬菜。有时候会在山上采点野菜,大多数时候是买当地农民的土菜。雨燕看到卖菜的,会像看到亲戚一样。其实他的亲戚也不是菜农,而是蔬菜。有我们最喜欢的苦菜,还有肥硕的大白菜。可是我们还要登山,就跟菜农说好等会儿下来再买。为了表示我们不是随口打哈哈,我还特意强调一定要给我留着两颗肥硕的苦菜。当我提出先留下定金时,菜农说不用了。“你要的话我给你留着,再说我地里还有。”
陈博士湾有两条路通往慈云寺,一条在村内,一条在村外,我们决定从村外上山,从村内下山。一直是很好的石阶,大块的长条石,规规整整的。路上积满了腐朽的树枝树叶,看起来是从来没有人清理过的样子。路两侧是高大的乔木,下面则是密密麻麻的灌木和荆棘。偶尔会有一群年轻人飞一样地跑下,大多数时候路上就只有我和雨燕两人。好的风景就是你可以独自享受的风景,这是我的风景价值观。在我所有的游历中,能给我带来联想和享受的,都是那些我独自品味的风景。有时候,在人群中也可以体会到独享风景的惬意,那意味着那种风景要有特别强大的震撼力。这种情况对我来说不是很多。
慈云寺下面一段山路,叫做“慈云古道”,估计是以往通往慈云寺的主要通道。现在,从八分山的东边修了通往慈云寺的公路,这条古道的实用功能就逐渐丧失了,只有像我们这样的登山者才会走这边。慈云寺似乎还是几年前我们去的时候的样子,还没有完全修好。好几个地方的脚手架还摆在那里,大殿前的大香炉都没有摆正,歪歪斜斜的。有几辆旅游大包停在大殿前的广场上,一群群游客争相在那歪歪斜斜的香炉前举着剪刀手“耶耶耶耶”地叫唤着。估计山顶也有不少“耶耶”交换的人群,我们就不去凑热闹了。于是我们往南边一个山头走去。沿着石阶下到一个山谷里,原来以为可以通往山下的;石阶却又转了上去,到了前面那个山包上。再往前,正在修路,估计一两年之后才有通往前面山顶的步道。于是,沿着慈云古道,返回陈博士湾。
村口的山坡上,一大群鸡子在叽叽喳喳啄食,嬉闹。个头不大的土鸡子,看起来是活力充沛的样子。我们路过的时候,惊起了一片灰尘和鸡毛。村口几户人家的墙上,都有出售土鸡和土鸡蛋的广告。有的是印刷的,有的是用油漆直接刷在墙上的。看一户人家的门开着,我们走到门口,大声叫唤着买鸡蛋。一会儿,一位四十来岁的女子出来打招呼。看起来就是泼辣能干的样子。说村后路边那一大群鸡子,就是她们家的,都是土鸡子;还说她们家的鸡子不喂饲料,都是吃虫子和野草,所以她们家的鸡蛋是虫草鸡蛋;还说她们家鸡蛋要比市场贵一些,要一块五一个;又说可以便宜一点给我们,一块二一个。听她说的天花乱坠,我们决定买六十个尝尝。那蛋农从厨房里端出了两板,正好六十个。我提出那鸡蛋实在太小,只比鹌鹑蛋大一点点。蛋农说,你算说对了,正宗的土鸡蛋就是不大,而且是有大有小的,不像工厂出来的鸡蛋,都是一般大。我又说那鸡蛋好像不干净,上面有红色黑色的东西。蛋农说,这就对了,我们的鸡蛋是下在地里的,所有外表看起来不干净。还有的是新鸡子下的,所以会有别的颜色。雨燕没有跟蛋农说什么,不过她发现了真正的问题。蛋农端出来的两板鸡蛋,都很不新鲜,雨燕要她换过。回去以后我们才发现,这些自夸的“虫草鸡蛋”可能并不是真的土鸡蛋,就色泽和味道而言,跟饲料鸡蛋没有什么差别。而且,这些鸡蛋,大多还是不新鲜。这么说来,蛋农可能是将个头小而且不新鲜的饲料鸡蛋当土鸡蛋卖给我们,而且还是更高的价钱。菜农们真不简单啊。前面两个月,我们到菜场买菜,总喜欢去一家卖“自家产的土菜”那里去买。原先那位菜农卖的菜,大多品相不好,但味道不错,比如她的蔬菜都是甜甜的味道。她家的菜价钱也要比别人贵一些。我们在她家买菜一个多月之后发现,她的菜品相依然不好,口味也不好了。我怀疑,她可能是以比较低的价格进那种品相不好的菜,然后冒充“自己产的土菜”出卖。
从蛋农家出来,我们又回到绿道边的菜摊。还是那几位买菜的农妇,因为没有多少人关顾,她们正在扎堆聊天。我们先前看中的那堆蔬菜还在,那两根肥硕的苦菜很显眼地放在一边。那菜农秤菜前将最外一层叶子扯下的时候,我感觉有些可惜。被他扯下的那些,看起来还很嫩,完全可以留下来的。我跟她说了两次“不扯了”,她才停手。只花了二十几块,就买了一大堆蔬菜。最后,菜农特意拿出一个大塑料袋,将菜叶子严严实实装进去。她说:“将菜叶子都装进去,就不怕在路上盘坏了。”转身离开的时候雨燕跟我说,这位是她这些年来碰到的最实诚最好心的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