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 憬


    

喻建国

憧憬,就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憧憬”一词在古代并不见著文章,只是到白话文学开始时才出现在文章中。《说文》有曰:“憧,意不定也。”“憬,觉悟也。”茅盾在《创造》二写有:“君实在二十晔时,满脑子装着未来生活的憧憬。” 魏巍在《东方》第六部第四章写有:“悲苦的回忆与幸福的憧憬交织在一起,真是苦辣酸甜一齐兜上心头。”自然,与憧憬反义的当是失望 、迷茫与绝望。

憧憬多出现于人在年少时,及至人近耄耋,也就甚少憧憬了。由此给了我一个启发,人若多做憧憬,可能促发生命。人的生命力也需要呼唤,这一点在人处于身体受伤之时千万不要睡去,或是人处于身体能量严重缺乏之时也千万不要睡去,否则生命会随着睡去而离开。这时人就该强力呼唤自己,不要睡去,要清醒,生命力就此延续着,生命也跟着延续着。

生命力常常需要在不羁和奔放中焕发,而憧憬能够担当起打开不羁的束缚,也具有促发奔放的巨大能量。不羁和奔放在有些人看来是人的野性,野性有两种意义:不驯顺的性情;喜爱自然乐居田野的性情。野性也就此具有一动一静的含义。唐·韦应物《述园鹿》诗有曰:“野性本难畜,玩习亦逾年。” 唐· 韬光《谢白乐天招》诗有曰:“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巖阿倚石眠。”宋·陆游《野性》有曰:“野性从来与世疏,俗尘自不到吾庐。”

野性在现代世界有各种展现:野性就是侵略,就是扩张的本能;野性就是不安于现状,不循规蹈矩,奋力张扬自己的个性;野性就是喜欢梦想,就是奋发向上的雄心;野性就是猖狂之极的表现。野性可以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挥舞,其实在至善至美的方向上,野性也可以展现为改革开放的无穷能量,也可以展现为生命力的持续旺盛。

    在个体生命延续其间,保有适当的野性看来是必须的,因为保有一定量的野性就能够让个体在至善至美的方向上保有为展现改革开放所需要的无穷能量,也能够让个体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方面获得足够的能量。既然憧憬能够担当起打开不羁的束缚,也具有促发奔放的巨大能量,这就意味着憧憬能够唤起个体的野性。那好吧,就让憧憬常在个体的生活中呈现。

当人们无所事事的时候,就让憧憬登上人们的生活舞台,美好的生活愿景一幕幕在脑海中翻篇,宏伟的工作蓝图一张张在脑海中陈列,野性在至善至美的方向上适量勃发,人的生命力获得充分激活。

憧憬是人们生活中奇妙的活动,当人们坐在大海边沿的沙滩上,海浪拍岸的音响会让人进入憧憬的天地;当人们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天下之时,气宇的场感会让人飘入憧憬的宇穹;当人们坐在安静的房间中,也完全可以投身于憧憬的宏远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