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工具,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而凭借国家权力强行无偿获取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手段。它的产生,对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着重要意义。马克思指出“捐税体现着表现在经济上的国家存在。”这句话十分正确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事实上,在奴隶社会,国家税收就在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在中国古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国家政权的巩固
一个国家的存在,不能没有国家财政的支持,作为国家来说,它既具有实现阶段统治的职能,又有干预(组织)经济的职能。前一项职能又包括对外要抗御侵略,保卫国土和主权的完整;对内,要镇压国内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维护社会的安定,这就需要 建立军队,设置官吏,兴建监狱,构筑城池,制造武器等,这些,都是巩固国家政权所必需的,也就需要国家财政从财力和物资上给予保证。
第二,维护宗法统治
为了维护王权,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天子必须授地于诸侯,同样,诸侯要授地于卿大夫,卿大夫分地于士;而卿大夫对诸侯、诸侯对天子,又有服从调拔、贡献财物的义务,这表明,赋税是巩固奴隶主宗法统治的重要工具。
第三,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
为维护奴隶主统治的需要,奴隶主国家必须把通过赋税征收上来的财物的一部分,有目的地用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灾荒的救济、水利灌溉事业的兴建、文化教育事业的兴办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开支尽管数量不多,但对生产的恢复和社会安定方面,仍有它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