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调研之风 搞“四不”需要社会监督落实


媒体报道,新年伊始,河南省政府就开始狠抓作风建设。据报道,河南省政府决定,减少会议陪同、公务陪同,简化接待。其中特别提出,今后省长到基层调研,省辖市主要负责同志不陪同。此外,未经省委批准,副省长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等。

  无独有偶,四川省委省政府也发文,要求未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意,不得通知市(州)党委书记、市(州)长参加会议。

两地先对自己开刀,去除繁文缛节,像河南,举凡陪同、接待、剪彩、会议、简报等,均有细密的规定。这看上去管的好像都是些寻常小事,实则不然,政府行政体现在公务活动的方方面面,每桩小事背后,都牵扯着公权力能否规范运行的大问题。不察小,无以成其大。

两地推行领导调研“不通知、不陪同;不戒严、不踩点”是向人民群众靠近的实际行动。各地也需要学习,值得发扬光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都在改革文山会海和反“四风”上下了很大工夫,取得了一定成效。领导下乡调研的警车开道和戒严得到遏制,文件减少了,会议减了。不仅基层领导减负了,干扰群众的现象也普遍降低。这是好事,值得发扬光大。但由明干转暗干的“踩点、戒严”和繁文缛节的编行程工作,并没有完全终止。这让人深思!

为了让干部真正受教育,群众的实惠,彻头彻尾地在各级党和政府中剔除官僚作风和形式主义,有必要把领导的调查研究活动是不是违背“四不”的由明转暗了监督权交给群众,这不仅能为干部正确成长起作用,而且还能彻底纠正下级搞迎风拍马、迎来送往的恶习。

过去一段时间,有些地方官员下基层,提前几十天几个月精心踩点,编写行程程序。具体到谁陪同,怎们讲,讲什么,领导与哪个群众见面,群众讲什么,到目的地几分钟,看什么;在哪里就餐,一路上怎么戒严,戒严等级是多少等,这都要一级一级审查,并反复演练。甚至为上级领导去的地方花巨资进行“装修”。群众感觉阵势确实很大,但领导却未必能接触到真实民情,更不要说与群众有充分的交流互动。很多时候,地方的上级官员调研,一层一层主要领导陪下去,光是这一队官员就足以造成一种真实情况的屏蔽,也让调研者的精力被应付接待所占用。

这样的调研,基层官员不喜欢,群众深恶痛绝。领导的调研就成走过场,自然就不能得到真实的情况,致使在制定工作思路上就有偏差。具体的部署再落实到群众层面就很难执行,就不符合实际。因而,我们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会悬在空中,发展就会缓慢,甚至发展结果就会错位,群众就会有怨言。群众把这样的调研总结为形式主义,把落实工作部署叫“一阵风”。结果就损害了我们党和政府的领导形象。

能不能彻底改变封建的、官僚的、形式主义的调研,轻车从简,让上级领导完全感触到真正的社情民意,笔者认为,我们各级还需要继续长征。

毛泽东同志在批评那些瞎指挥、乱指挥,悬在空中进行乱指挥的干部时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见调查是对工作部署能否正确接地气的重要措施,而研究正是部署工作,纠正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药方,也是修正工作部署的力量源泉。离开了这个实事求是的过程,我们的工作部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们为什么提倡轻车从简,深入到群众生产、生活中去调研,了解群众疾苦和需求,才能使部署工作最接地气,最符合实际,最能听到群众的声音!

调查的过程,就是了解社情民意的过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时任山东潍县知县时作了一幅《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并赋诗一首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似乎是说,做官要时时心里记住百姓疾苦,把竹叶在风中的作响都以为是百姓在哭泣。虽然形容地太直白,但反映出他作为封建官吏的细微之心是存在的。

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的道理。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更要有这样的情怀,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心,更多关注困难群众,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

走群众路线,就需要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了解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方案。只有放下形势主义的作风,轻车从简,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知道我们工作部署是否符合实际发展,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诉求。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这充分说明调查的重要性就要坚持群众意见,群众是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者,他们很有发言权。只有他们的意见最中肯,他们的希望最直接、最迫切。这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中国共产党和党的各级组织以及党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最广大人民得到福祉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是八面凌风给人民当官做老爷的。这是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方面,而调查与研究正是我们党纠正和修正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一个过程,开展调查研究决不能让形势主义代替工作作为,否则就是对党不忠诚,对人民漠不关心。

如何纠正这种不正常的、兴师动众的调研。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落实四不,敢不敢让社会监督,既是我们各级各类领导干部检验自我作风改变程度的试金石,也是我们的各级各类领导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检验标准。毫无疑问,开展调查研究落实四不,有助于回归调研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