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经济下行压力及以5000亿元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减税为主的减税降费政策影响,今年地方财力的变化更为复杂。在近期相继披露的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发现,相比2015年有过半省份财政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2016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小口径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只有西藏、上海、广东、天津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7.4%、16.1%、10.9%和10%。地方收入的总体增速更是从前两年的9%以上,下滑到了4.2%。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许多地区日益凸显出来。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开始从注重公平转向注重效率,在东部沿海地区基础好、投资效益高的情况下,实行了向东部倾斜的区域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高涨和新的经济增长源的形成。然而,与之相伴随的区域差距的日益显现,这违背了我国和谐发展战略核心。
衡量我们经济社会进步的标准,不是看经济发展给富人们带来了什么,而是要看给那些一无所有的穷人能否提供基本保障。当有一天我们的父母被推进医院,即使身无分文也能得到悉心医疗。我们的孩子被送进学校,不管他来自哪里都能得到一样的对待。虽然,近年来政府为此做了很多努力,但这些切切实实关乎我们每个普通人的梦想的实现还很遥远。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和谐社会的构建也离不开发展,面对当今实际,我们不仅要重视经济的发展,更要注重总的发展战略,由不均衡向非均衡协调模式转换。在强调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同时更注重采取积极的方法对这种不平衡进行适度的调控,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东中西部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因此,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就必须协调区域经济,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