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大减速 不宜高兴太早


  2月10日,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针对市场关注的新股发行节奏问题,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用2-3年时间解决IPO堰塞湖。

  春节假期过后的第一周,新股发行数量是8只,而进入第二周,截至日前,只是安排了15日的2只新股发行,紧随其后的,则是2月21日才有新股可以申购。从新股发行速度上来看,IPO确实是在大减速了。那么,这真的意味着未来2-3年新股发行真的会大减速吗?这种可能性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刘士余主席表示用2-3年时间解决IPO堰塞湖,但也就是在这次全国证监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刘主席也明确表示,股指稳定和融资力度不能对立,没有IPO数量的提升,资本市场一些丑恶现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数量上了,壳的价格不就下来了吗,还炒壳吗?这表明,刘主席还是主张提升IPO数量的,因此,新股发行的数量不可能大幅减少。

  对于刘主席表示用2-3年时间解决IPO堰塞湖,须要进行动态的分析。当下,IPO堰塞湖不光是存量的721家,不仅如此,在未来的2-3年里还会有增量公司加入到IPO的排队队列当中,这些增量公司数量可能比721家存量公司的数量还要多,这样下来,2-3年之后,虽然存量IPO堰塞湖问题解决了,但是,由增量IPO形成新的堰塞湖问题却无法得到解决。

  而增量IPO堰塞湖问题的形成,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IPO扶贫政策的实施。2016年9月9日,证监会发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该《意见》的规定,在实行IPO扶贫之后,全国592个贫困县当中每3个县出现1个公司排队IPO的可能性是大概率存在的。而且,根据《意见》规定,贫困县企业首发申请IPO实行“即报即审、审过即发”政策。由IPO政策扶贫所导致的增量IPO数量绝非小数。

  因此,根据刘主席表示用2-3年时间解决IPO堰塞湖的说法来认定IPO大减速的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说未来2-3年里新股发行不会大减速,并不意味着在某些特殊时期证监会不会放缓IPO的发行节奏。比如,从春节假过后第一周开始的IPO减速,这就是因为目前股市已进入特殊时期,即“两会”周期。因为每年的“两会”都将在三月初召开,而“两会”的召开是中国社会的一件大事,在此期间,股市需要营造一种稳定祥和的气氛。

  实质上,春节假过后股市开市以来,之所以市场的抽血效应减弱,行情持续趋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进入了“两会行情”的周期,只是,这个周期时间不会太长。

  作者:李勇(中兴汇金高级研究员)

  本文发表于2月21日香港《文汇报》。

  香港《文汇报》文章链接:http://pdf.wenweipo.com/2017/02/21/a11-022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