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怎么做?


 


有营养的微信公众号

只推干货,不发鸡汤

ID:zhang-zhengping

 


文/张正平

 

人力资源规划是以战略目标为导向,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情况制定适宜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使人力资源在各个阶段都能达成供需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人力资源数量、结构、素质都达到最佳配置的管理过程。

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所关注的焦点是数量,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基于企业战略目标的需要,企业需要多少数量的人力?要获得并储备哪些关键人才资源?如何平衡各种人才资源的比例结构以确保经营管理有序进行?

基于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员工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核心专长、技能与素质?

企业将如何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的能力?采取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处理好员工关系?激活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士气?

人力资源战略的内容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包括:战略、目标、理念、数量、素质、结构、政策、任务。

基于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以及内外人力资源环境,企业该采取什么样的人力资源战略(成本型/培养型/文化型)和管理理念?要达到什么样的人力资源效能目标?需要多少数量的人力?保持什么样的比例结构?要持续获得并培养哪些关键技能和素质?

企业将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进行哪些调整?需要规划哪些关键工作任务来作为保障?这些都属于人力资源战略的内容。

战略规划:成本型/投资型/文化型战略的选择?

目标规划:人力资源的核心效能指标是多少?

数量规划:企业要多少人?何时需要?

储备规划:要储备哪些关键人才?

结构规划:如何保持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

素质规划:要什么知识/技能/素养的员工?

关键人才激励规划:关键人才如何激励和选育留用?

培训规划:如何以培训满足能力储备/职位晋升?

职业发展规划:如何进行职位轮岗/晋升?

人力资源政策规划:如何采取更具激励性的政策?

主要工作规划:近期核心工作任务有哪些?

人力资源战略包括四个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目标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从结果的角度分析,由以下几部分模块组成:

(1)人力资源总体战略

(2)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3)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2.人力资源数量与结构规划

人力资源数量规划是以企业短期、中期和长期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各种潜在的影响因素(供给平衡、储备、流失等),对企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人力资源的数量需求进行预估的一种管理活动。

3.人力资源素质提升规划

从任职资格的标准来看,人力资源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员工的基础素质

(2)员工的关键素质

(3)员工的行为模式

从素质提升的方式来看,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主要方式包括:企业内部培训学习计划、职位轮岗计划、自我学习计划、专项改善计划、末位再培训计划等。

 

4.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任务规划

人力资源结构指标主要包括:基于组织结构的刚性结构,即职族比例结构(管理人员的比例、技术研发人员的比例、市场销售人员的比例、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辅助人员的比例等);第二是基于个人的专项结构,比如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

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方式主要包括:结构重组及定编定岗、专项改善计划等。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与几个关键性领域相互衔接,根据角度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总体战略分类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总体战略包括三类:

 

1.成本型人力资源战略

显而易见,现在仍有相当多的企业使用典型的成本型人力资源战略,几乎不为员工做培训,也不会付与员工相应倍数的加班费,甚至福利津贴都能省则省,这是典型的成本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凡是能省的全部节省,是非常糟糕的管理方式,只能带来员工负面的心态,这一环节中有两个重要的表象:

在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方面,能合并的就合并,行政与人事可以合并,财务与培训可以合并,采购与厨师可以合并。

人力资源的配置极少,几乎不对员工进行提升方面的投入。

 

2.投资型人力资源战略

有部分企业正在实施投资型的人力资源战略,通过人才的储备,投入相关的费用,让人才结构越来越优化,提升员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从教育方面、人才引进方面、人才激励方面培养优秀、稳健而具有战斗力的人力资源团队。

 

3.文化型人力资源战略

在中国,进入到文化型人力资源战略的企业并不多,只有部分发展了三四十年的,可以和国际型公司抗衡的企业在此阶段,也有部分企业主要将团队建设、思想统一置于首位,在此环节中首先要进行思想体生活费的统一,其员工不仅学历高、素质高,还具有相似的核心价值观、理念与使命,具有专业精神。

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发展战略分类

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发展战略来看,企业可以被分为以下三大类:

 

1.压缩型人力资源战略

企业员工人数中暗藏奥妙,针对不同的企业模式与发展方向,需要考虑做加法或者减法,也有些企业属于人员稳定型,基本保持在相对平衡的位置。

 

2.增长型人力资源战略

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部分中国企业都处于增长型人力资源战略模式中,那时绝大多数企业在做加法,而现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有些企业已经开始做减法。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在寒冬中企业有两个选择:冬眠与冬泳,冬眠与冬游有本质区别,人才是躲在房中还是到冰水中活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才政策。

增长型的人力资源战略对于拥有专利技术、垄断型的企业而言,其产品或服务经历了非常辉煌的阶段,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有必要进行思索、检讨与审视,如何调整企业模式,适应更快的发展。

 

3.稳定型人力资源战略

稳定型人力资源战略的核心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企业员工人数保持在500人左右,员工学历结构大专还是本科产生的效益大不相同,管理层平均年龄50岁与30岁其管理模式与方式大不相同,员工团队协作力高与低对企业战略的执行力也大不相同,这阶段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在于优化结构。

三、如何编制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素质提升规划实际通过素质规划与结构规划两方面达成,素质标准的建立与提升,需要岗位、职能标准做支撑。

 

1.任职资格体系标准

任职资格体系的标准包括三方面,其中基础素质标准较表面化,而关键素质标准与行为标准属于内在化的标准。

(1)基础素质标准

(2)关键素质标准

(3)行为标准

可以从内部学习计划、职位轮岗计划、自我学习计划、专项改善计划、末位再培训计划等方面提升员工素质,让员工队伍年轻化、知识结构完善化。

 

2.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

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包括两个层面,刚性结构与软性指标的优化。

 

(1) 刚性结构

一个企业组织结构确定后,相关岗位定编定岗,实际上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辅助人员的数量已经基本确定,因此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管理的幅度以及层次,还包括相关的岗位设计都要追随公司发展战略,组织结构设计的八大原则会对企业结构设计形成技术约束。

 

(2) 软性指标

人力资源的结构调整与素质调整是漫长的过程,学历的优化、专项技能的优化需要在此环节中持续改善。有许多企业经常讲人员结构老化、知识老化,这方面的调整不可能一朝一夕,可能要经过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够调整,当然企业要从人力资源战略的角度进行规划,采用何种方式达到何种目标,这是人力资源战力规划必须明确的聚焦点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