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朗普秘密会见基辛格的背后:一盘大棋?
特朗普任期满一个月,抛出47个总统法令。虽然三十个神经病学专家为其不和逻辑的作为提供了联合诊断。但是,是否有人会相信一个精英统治的国家会推出一个疯子或精神病患者,为大家“寻个乐”,提供茶余饭后的笑资?当然不是。那么,其重点在哪里?又所欲何为?
在其背后,有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需要注意,即,特朗普曾多次秘密会见基辛格并获得建议。基辛格作为美国历史上能够平衡东西方大国,曾为西方塑造过一个有趣的时代。作为二战后多极崛起,而能够通过“越顶外交”牵制欧盟的重量人物,他们之间会谈的内容是什么?媒体并未披露。
据报道,特朗普就职不足一个月,即向俄罗斯提出“归还”克里米亚。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表现出主动出击的姿态,在利用包括扩充军力等各种手段支持基辅的政治反对派推翻亚努科维奇政权。
乌克兰是美国全球战略利益支轴国家。克里米亚问题的提出及乌克兰危机的军事介入,不仅历史原因来源于美国支持的乌克兰民主运动,同时,乌克兰作为俄罗斯石油资源运输欧洲的毕竟通道。俄罗斯过境乌克兰将天然气供应给欧洲的局面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需要在东欧地区改变这一能源供需结构,乌克兰危机为美国提供了机会。拦截住此地,则控制了欧俄经济合作与经济关系的深化,你认为未来的趋向会如何?
在这个背后我们需要对于其背后的问题与战略核心展开分析。
二、2017美国“欧洲策略”背后:扭力、回旋与力量的等级博弈分析
美英关系在欧洲历史上,一直发挥巨大作用。在美欧政治经济文明史中,美英的特殊关系曾一直扮演美国处理欧洲问题的一个主线。而这里亦正隐含着基辛格影响欧洲的一个隐秘的背影。基辛格布局全球政治经济的制衡受到其时任尼克松特别助理,参与推行尼克松主义阶段的影响。。
尼克松时期,是基辛格于欧洲与全球战略形成的一个缩影。尼克松于美欧问题,曾感触评论说:对于(西方)联盟而言,(欧共体的成立)“东西”方的缓和 … … 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 。(见 U.S Department n of State,Frus, 1969-1976;Vol. 88,P. 196)。这个阶段正是欧共体成立后,欧洲政治合作机制(EPC)启动,“独立自主”倾向对美国影响欧洲政治经济,以及其彼此之间的互动模式形成冲击。
在美国频繁的“越顶外交”下,亦令后来成立的“欧盟”疑虑重重。因为,隐藏的超级大国共治,使多极化的欧盟一极,逐渐会沦为不平衡关系中的一环。
如,尼克松政府于1973年提出“欧洲年”计划,曾建议美国和西欧拟订新的大西洋宪章,确立共同目标,双方在防务、 贸易和东西方关系上协调各自政策,意在重新界定美欧关系以适应新形势需要。以失败告终。美国拟主导的大西洋联盟皆因此遭受重创,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
但是也因此,美国因英美 “特殊关系”使其能够通过英国于欧盟施加影响。1972年英国保守党人士希思出任首相,英国保守党人士希思曾以强化“美英特殊关系”,提倡英国的加入会使“欧共体”获得实质的提升为由,英国加入欧共体。期间英国入欧历经波折,期间两次被法国政府以“英美特殊关系”会使美国通过英国控制欧共体为由加以否决。因此“英美天然关系 ”这一术语的提出也被视为消除法国怀疑的产物。虽然,希思亦曾明确告知尼克松,在英国不会对美国(不平等)的意见作出任何让步。而美国的打算则是以“美英特殊关系”通过英国对“联合的欧洲施加影响”。(事实上,自肯尼迪政府以来战后历届美国政府一贯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 因为这被认为有助于加强大西洋联盟,有利于抵消欧共体中的德法联盟对美国的离心倾向, 并对欧共体的经济政治产生有利于美国的影响。希思曾一针见血指出:(美国让)我们加入共同市场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这就是你们(美国)为什么支持它的原因。( 见 U.S Departement of State. TRUS, 296W972, vol. 41, p. 999)(见梁军,“ 从未有过的年代 ” : 基辛格 “ 欧洲年 ” 计划中的美英外交考察,《历史研究》2014-04)
确实,这个理想有可能会使愈来愈“独立自主”的欧洲控制在美国主导的“北约”控制范围内。而英国则被称为美国介入欧洲大西洋联盟中,用以影响美英法德等国之间的矛盾关系的特洛伊木马。20世纪70年代是美英、美欧关系龃龉颇多的一个时期。
美英特殊关系,于后期亦成为美国介入“欧盟”施加影响的触角。事实上,英国于二战后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甚为尴尬,它与德法大国之间,形成一种政治与经济上主导利益上的彼此牵制。作为英国,其作为二战战胜国,同时又是历史上一度辉煌引领资本主义世界的帝国,加之英国文化的极度自信,其在欧洲政治主导权上,很难接受德国的挟持及法国人对美国的不信任。而法德合作中,却有着区域集团化及经济结构上彼此不能忽视的互补与互利。。这就使得英国的位置相对尴尬。
从这个视角看,美国不仅善于利用干预“中东”的军事侵略,亦向来善于利用政治与文化的软遏制。如,作为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希腊,在欧盟陷入“欧债危机”之际,希腊文化的传统布置中的“民粹主义”抬头,,。。而欧盟的债务危机,为希腊等“欧猪五国”带来灾难的同时,却为美国介入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软因素与干预形成契机。
这种软约束亦曾为基辛格所成功应用于中东国家。如,1973年,时任尼克松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与沙特领衔的OPEC组织签署了石油美元协议,规定此后国际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并建立起了美元石油体系,形成了美元石油控制下的全球交易框架的软约束。正是在这种软约束下,2014年乌克兰问题的扩大化,美国成功以“石油美元”杠杆制裁俄罗斯,同时使诸多产油国经济遁入危机。
事实上,随着英国脱欧,德国、法国、荷兰、奥地利等国也将相继举行大选,而意大利等大国的局势变化无疑亦使欧盟雪上加霜。而在英国公投\法国公投,政党竞选与执政、希腊民粹主义抬头,意大利公投等这背后,不难联想到,美国不仅善于利用,同时善于创造“软介入”的条件,并为此做出相机措施,以达成战略目的,体现策略高明之处。如历史上,“阿拉伯之春”\“颜色革命”\“橙色革命”,以及波匈事件和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事件等,假设我们忽略历史事件的性质,在这背后并不缺少美国非暴力与软介入方式中所体现出战略。从战略意义上看,美国亦善于通过主动的经济金融等杠杆,以及政治军事手段为其目标的达成创造条件。
从历史角度看,这对于尼克松主义战略于欧洲失败来说,算是一个进步。但是,不难看出,欧共体成立到欧盟启动及至欧元的使用(欧债危机前),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趋势,即,欧洲的“独立自主”使美国对欧洲逐渐失去掌控,同美国的全球战略愈来愈背道而驰。正如,2004 年‘橙色革命’失败后,虽然小布什启动了将爱沙尼亚、保加利亚等前东欧国家纳入北约成员国进程。但是,随着前华沙组织成员国加入到波罗的海国家加入欧盟,虽然,表面看,北约实现了东扩,实质则是“双东扩”(北约与欧盟)但是,更为确切的看,欧盟的东扩居于主体。随着欧洲的政治与经济的独立倾向,美国在“苏东巨变”\“华约解体”及东欧国家加盟,欧洲则是战果的最大获益者。在失去控制的欧洲的前提下,全球一体化大潮下使欧俄关系\欧中关系\东西方关系之间,经济深度合作成为主流,而东西政治分界则逐渐为经济内涵所代位。
就欧俄经济关系看,欧俄合作前景巨大。欧洲格局在很可能因此获得战略性扭转,普京的欧亚平衡战略,在中国的"一带一路"支撑下,很可能迎来一个中俄欧所影响的新世纪。这对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迁是个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对美国则是一个颠覆性的打击。
就欧俄经济合作的深度与互通条件与前景看:俄罗斯作为欧洲石油的主要供给渠道,俄罗斯致力于提供欧洲石油供应的通道。在国内,不仅开凿连通里海连接伏尔加河-顿河,而且连接了贯通白海、黑海、波罗的海、黑海、及亚速海的经济走廊,全称贯通里海全长2万多公里的与欧洲贯通东西南北的多重运河。欧盟的主要国加在内河与海港贯通上与德国开凿的美因-多瑙运河相通,连接了欧洲13个国家的河流连接成网。这将成为欧俄未来深度经济合作的一个趋势与基础。它会使普京平衡欧亚战略在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下获得配合与深度发展。这个结果,无疑使美国会失去欧洲。(见赵渤 “从新问题看“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框架升级与路径选择”,价值中国网——2016-04-12 )
欧盟的独立自主,以及欧俄和平与深度合作是大势所趋。这种形势下,美国需要考虑的问题,按照基辛格与尼克松主义的构思,则应是如何重启北约?重启北约则是不需要独立的欧盟,则美国需要考虑如何瓦解欧盟。
三、美国政府背后大资本亦在下一盘棋:尼克松主义与基辛格战略回潮下——能否使美国主导的“北约”重掌欧洲
当前,特朗普的系列主张,正是在尼克松主义与基辛格战略回潮下,使美国主导的“北约”重掌欧洲,所作出的对欧洲各国的各个击破与逐次联合,或许这正符合基辛格战略的要旨。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背后的问题亦正是基于形势的一种策略选择。这在2017年2月3日墨西哥启动与欧盟及欧洲国家的自由贸易协议谈判即可看出这一端倪。墨西哥作为北美自由贸易成员国(NAFTA),那么,为何美国要与墨西哥建立边境围墙?当然,事实上,NAFTA区并未失效,美国背后的大资本集团需要一个卖力表演的总统,一个一切并不符合逻辑但有不触及事物本质的疯子,而他最好是一个总统。
欧债危机久拖不决,正给予美国极好的瓦解“欧盟与欧元的机会”,你突然内,欧洲主权债务恶化的背后,是否在重演了二战后类如“美元荒”与“美元灾”的格局下,使得欧元瓦解?
事实上,虽然美国于亚太问题叫嚣甚为神经与大条,事实上,力量的牵制,却不敢实质与日本及台独分子做出有违中国底线的做法,这亦正说明,美国在重返欧洲的战略阶段,虽然在亚太与南海等问题呼号甚嚣,却在重塑“北约”力量背景及解体盟友并逐一纳入尼克松主义的北约下的合作中,无暇在此做出实质分身,否则将促成中俄联手于亚欧的制衡态势。那么,在此问题上,美国重返亚太将会做出何种布局,或形成怎样的对峙的态势?当然,制造亚太紧张局势,部署军事存在,不断挑起军事与区域的摩擦,或成为其目前涉足亚洲的一个暂时的手段。那么,未来走势会使如何?
当前,欧洲的平衡处于欧俄,美俄及中国之间关系的特殊阶段。中国的欧洲战略在“一带一路”及俄罗斯的平衡欧亚战略中该当如何制衡与布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