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污染产生原因


反渗透技术是主要的脱盐技术,它具有脱盐率高、无需酸碱、设备占地面积小、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随着技术日益成熟,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能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无机盐、胶体、微生物和有机物等,而这些被截留在膜的浓水一侧的污染物,在反渗透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会造成无机盐结垢、有机物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等膜污染。膜污染不仅影响反渗透系统的正常运行,还会增加系统的运行费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来降低膜污染,避免反渗透系统频繁停机清洗。降低膜污染的措施包括预处理、膜清洗、膜表面改性、优化组件结构、微生物群体感应控制等。有关研究表明,微生物污染是造成反渗透水处理系统运行困难的重要原因[4]。因此,介绍膜的微生物污染及防治措施,并进行防治措施的探讨,对防治反渗透膜污染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微生物污染产生原因:原水中的微生物往往附着在悬浮颗粒上,反渗透装置经过混

凝、沉淀和过滤等预处理系统去除悬浮物、降低原水中的浊度的同时,也去除了大部分的微生物。然而,仍有少量微生物滞留在原水中,滤后水经过反渗透装置时,被反渗透膜截留下来的微生物会粘附在膜表面,消耗浓水中的营养物质,大量繁殖,降低膜的通量,导致产品水产量和质量下降。